關于四八的成語 (14個)
-
1
眼觀四處,耳聽八方
- 成語拼音:
- yǎn guān sì chù,ěr tīng bā fā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人機智靈活,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53回:“為將之道,身臨戰場,務要眼觀四處,耳聽八方。”
-
2
八萬四千
- 成語拼音:
- bā wàn sì qiān
- 成語解釋:
- 本為佛教表示事物眾多的數字,后用以形容極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法華經 寶塔品》:“若持八萬四千法藏,十二部經,為人演說。”
-
3
四荒八極
- 成語拼音:
- sì huāng bā jí
- 成語解釋:
- 四面八方極偏遠之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八駿圖》詩:“四荒八極蹋欲遍,三十二蹄無歇時。”
-
4
四通八達
- 成語拼音:
- sì tōng bā dá
- 成語解釋:
- 通、達:暢通無阻。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便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子華子 晏子問黨》:“其涂之所出,四通而八達,游士之所湊也。”
-
5
四至八道
- 成語拼音:
- sì zhì bā dào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標志土地界域的用語。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5回:“安營既畢,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。”
-
6
四亭八當
- 成語拼音:
- sì tíng bā dàng
- 成語解釋:
- 亭、當:即停當,妥貼。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答呂伯恭書》:“不知如何整頓得此身心四亭八當,無許多凹凸也。”
-
7
四停八當
- 成語拼音:
- sì tíng bā dā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四亭八當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1卷:“須要熟看熟思,久久之間,自然見個道理,四停八當。”
-
8
四方八面
- 成語拼音:
- sì fāng bā miàn
- 成語解釋:
- 到處;各個方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·懷岳禪師》:“忽遇四方八面來怎么生?”宋·楊萬里《過百家渡四絕句》之二:“莫問早行奇絕處,四方八面野香來。”
-
9
四平八穩
- 成語拼音:
- sì píng bā wěn
- 成語解釋:
- 原形容說話做事穩當。現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錯;缺乏積極創新精神的意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4回:“戴宗、楊林看裴宣時,果然好表人物,生得面白肥胖,四平八穩,心中暗喜。”
-
10
四沖八達
- 成語拼音:
- sì chōng bā dá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四沖六達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章學誠《文史通義·橫通》:“然通之為名,蓋取譬于道路,四沖八達,無不可至,謂之通也。”
* 關于四八的成語 形容四八的成語 描述四八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