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四面的成語 (21個)
-
1
楚歌四面
- 成語拼音:
- chǔ gē sì mi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四面被圍,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陳維崧《河傳 虞美人花》詞:“楚歌四面,戰旗一片,歲歲江東。”
-
2
四面楚歌
- 成語拼音:
- sì miàn chǔ gē
- 成語解釋:
-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。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;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項王軍壁垓下,兵少食盡,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。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,項王乃大驚,曰:‘漢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。’”〖示例〗在這~里,憑你怎樣伶牙俐齒,也只得服從了。 ★朱自清《航船中的文明》
-
3
湯去三面
- 成語拼音:
- tāng qù sān miàn
- 成語解釋:
-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。’湯曰:‘嘻,盡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網。’諸侯聞之,曰:‘湯德至矣,及禽獸。’”后因以“湯去三面”泛言普施仁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。’湯曰:‘嘻,盡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網。’諸侯聞之,曰:‘湯德至矣,及禽獸。’”
-
4
四面受敵
- 成語拼音:
- sì miàn shòu dí
- 成語解釋:
- 各個方面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或攻擊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國蓄》:“四面受敵,謂之衢處之國。”
-
5
四面出擊
- 成語拼音:
- sì miàn chū j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工作全面展開,沒有重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不要四面出擊》:“總之不要四面出擊。四面出擊,全國緊張,很不好。”
-
6
雀馬魚龍
- 成語拼音:
- què mǎ yú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珍禽異獸。語本《漢書·西域傳贊》:“自是之后,明珠、文甲、通犀、翠羽之珍盈于后宮,蒲梢、龍文、魚目、汗血之馬充于黃門,鉅象、師子、猛犬、大雀之群食于外囿。殊方異物,四面而至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漢書·西域傳贊》:“自是之后,明珠、文甲、通犀、翠羽之珍盈于后宮,蒲梢、龍文、魚目、汗血之馬充于黃門,鉅象、師子、猛犬、大雀之群食于外囿。殊方異物,四面而至。”
-
7
四面八方
- 成語拼音:
- sì miàn bā fāng
- 成語解釋:
- 八方:指四方四隅;即東、南、西、北四方;東南、東北、西南、西北四隅;泛指周圍。指周圍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 卷九 學三》:“如孔子教人,只是逐件逐事說個道理,未嘗說出大頭腦處,然四面八方合聚湊來,也自見得個大頭腦。”
-
8
山南海北
- 成語拼音:
- shān nán hǎi běi
- 成語解釋:
- 指遙遠不能確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7回:“比如你姐妹兩個的婚姻,此刻也不知在眼前,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?”
-
9
眼觀六路
- 成語拼音:
- yǎn guān liù lù
- 成語解釋:
- 眼睛因看到四面八方。形容機智靈活;遇事能多方觀察;全面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53回:“為將之道,身臨戰場,務要眼觀四處,耳聽八方。”
-
10
八方呼應
- 成語拼音:
- bā fāng hū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八方:四面八方。形容各方面互相呼應;彼此配合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》:“上下串連,八方呼應,以天下大亂、取而代之、逐步實行、終成大業為時局估計和最終目的者,到底只有較少人數。”
-
11
化被萬方
- 成語拼音:
- huà bèi wàn fāng
- 成語解釋:
- 化:德化,以恩德感化;被:到;萬方:四面八方。恩德感化四面八方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柳宗元《為李諫議賀赦表》:“恩覃九有,化被萬方。”
-
12
雜沓而至
- 成語拼音:
- zá tà ér zhì
- 成語解釋:
- 雜沓:眾多而且雜亂。形容從四面八方紛紛而來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章炳麟《駁康有為論革命書》:“朋疑眾難,雜沓而至。”
-
13
楚歌四合
- 成語拼音:
- chǔ gē sì hé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四面被圍,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白《擬恨賦》:“若乃項王虎斗,白日爭輝。拔山力盡,蓋世心違。聞楚歌之四合,知漢卒之重圍。”
-
14
五湖四海
- 成語拼音:
- wǔ hú sì hǎi
- 成語解釋:
- 五湖:我國的五大湖泊(指鄱陽湖、洞庭湖、洪澤湖、太湖、巢湖)。泛指四面八方;全國各地。有時也指世界各地。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呂巖《絕句》:“斗笠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遨游。”
-
15
八方風雨
- 成語拼音:
- bā fāng fēng yǔ
- 成語解釋:
- 八方:四方四隅的總稱。四面八方的疾風驟雨。比喻形勢驟然變幻,動蕩不安
- 成語出處:
- 唐 劉禹錫《賀晉公留守東都》:“天子旌旗分一半,八方風雨會中州。”
-
16
四面碰壁
- 成語拼音:
- sì miàn pèng bì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17
浩氣四塞
- 成語拼音:
- hào qì sì sāi
- 成語解釋:
- 浩氣:浩然正氣;塞:充滿。正氣充滿四面八方
- 成語出處:
- 孫中山《序》:“浩氣四塞。”
-
18
四山五岳
- 成語拼音:
- sì shān wǔ yuè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四面八方各個地區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3回:“引一千余軍馬,盡是七長八短漢,四山五岳人。”
-
19
四通八達
- 成語拼音:
- sì tōng bā dá
- 成語解釋:
- 通、達:暢通無阻。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便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子華子 晏子問黨》:“其涂之所出,四通而八達,游士之所湊也。”
-
20
四至八道
- 成語拼音:
- sì zhì bā dào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標志土地界域的用語。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5回:“安營既畢,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。”
* 關于四面的成語 形容四面的成語 描述四面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