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關于在在的成語 (217個)

    101

    江湖,心懸魏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zài jiāng hú,xīn xuán wèi q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魏闕: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,用作朝廷的代稱。舊指解除官職的人,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。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 讓王》:“身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闕之下。”
    102

    龍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ì zài lóng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后漢書·鄭玄傳》:“五年春,夢孔子告之曰:‘起,起,今年歲辰,來年歲巳。’既寤,以讖合之,知當命終,有頃寢疾。”李賢注:“北齊劉晝《高才不遇傳》論玄曰‘辰為龍,巳為蛇,歲至龍蛇。賢人嗟,玄以讖合之’,蓋謂此也。”歲,歲星;龍,指辰;蛇,指巳。后謂命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鄭玄傳》:“五年春,夢孔子告之曰:‘起,起,今年歲辰,來年歲巳。’既寤,以讖合之,知當命終,有頃寢疾。”李賢注:“北齊劉晝《高才不遇傳》論玄曰‘辰為龍,巳為蛇,歲至龍蛇。賢人嗟,玄以讖合之’,蓋謂此也。”
    103

    弦上,不得不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ǐ zài xián shàng,bù dé bù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矢:箭;弦: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繩子。箭已搭弦上。比喻為形勢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王沈《魏書》:“琳謝曰:‘矢弦上,不得不發。’太祖愛其才,不咎。”
    104

    太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ē zài w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太阿:泰阿,寶劍名;握:執持。比喻掌握權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·內臣兼掌印廠》:“世宗神圣,以至今上,俱太阿握,可無過慮。”
    105

    痌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guān zào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痌瘝:病痛,比喻疾苦;抱:胸懷中。把人民的疾苦放心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康誥》:“恫瘝乃身。”
    106

    恫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guān zài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恫:疼痛;瘝:病。把人民的疾苦放心上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康誥》:“嗚呼小子封,恫瘝乃身,敬哉!”
    107

    螳螂捕蟬,黃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láng bǔ chán,huáng què zài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螳螂正要捉蟬,不知黃雀它后面正要吃它。比喻目光短淺,只想到算計別人,沒想到別人算計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劉向《說苑 正諫》:“園中有樹,其上有蟬,蟬高居悲鳴飲露,不知螳螂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,而不知黃雀其傍也。”
    108

    旦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áng zài dàn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旦:早晨;夕:晚上。滅亡只是早晚的事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元史·外夷傳一·高麗》:“大軍已駐乎心腹,鼎魚幕燕,亡旦夕。”
    109

    心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bù zài y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思不這里;指思想不集中。焉:古漢語助詞;相當于“于此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》:“心不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    110

    消遙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o yáo zì z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逍遙自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謝讜《四喜記 親憶瓊英》:“你看那人踏雪尋梅,那人寒江獨釣,何等消遙自。”
    111

    養兵千日,用一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g bīng qiān rì,yòng zài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養兵:指供養訓練士兵;千日:指長時間。平時供養、訓練軍隊,以便到關鍵時用兵打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0回:“朝廷養兵千日,用一時,汝安敢出怨言,以慢軍心!”
    112

    音容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 róng wǎn z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仿佛還聽到他的聲音,還看到他的容貌神情。形容對死者的想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翱《祭吏部韓侍郎文》:“遣使祭斝,百酸攪腸,音然宛,曷日而忘?”
    113

    言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yóu zài ěr
    成語解釋:
    話音還耳邊回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文公七年》:“今君雖終,言猶耳。”
    114

    有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yán zài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已以有話說前頭。指事先打了招呼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只是有言前,一字也不敢開口。”
    115

    遙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o yáo zài w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望:望中;可看見。遠遠地可以看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鴝鵒之巢,遠哉遙遙。”
    116

    有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yán zài x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話說前頭。指事前打過招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淑兒巧脫楊生》:“他有言先,你今日不須驚怕。”
    117

    筆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zài bǐ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意筆先”。①謂寫字構思落筆以前。②作詩文先作思想上的醞釀,然后著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王羲之《題衛夫人筆陣圖后》:“夫欲書者,先干研墨,凝神靜思,預想字形大小,偃仰平直振動,令筋脈相連,意筆前,然后作字。”
    118

    筆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zài bǐ x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構思成熟;然后下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王羲之《題衛夫人筆陣圖后》:“意筆前,然后作序。”
    119

    有志不年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:“第二十三回:“樵子撫掌大笑不止;對子牙點頭嘆曰:‘有志不年高;無謀空言百歲!’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23回:“樵子撫掌大笑不止,對子牙點頭嘆曰:'有志不年高,無謀空言百歲!'”
    120

    此一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cǐ yī j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于,決定于;舉:舉動,行動。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于這一次的行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國家安危,此一舉。”
    * 關于在在的成語 形容在在的成語 描述在在的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