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處罰的成語 (6個)
-
1
罰不當罪
- 成語拼音:
- fá bù dāng zuì
- 成語解釋:
- 罰:處罰;當:相當;相稱。所作的處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荀況《荀子 正論》:“夫德不稱位,能不稱官,賞不當功,罰不當罪,不祥莫大焉。”
-
2
二罪俱罰
- 成語拼音:
- èr zuì jù fá
- 成語解釋:
- 罰:處罰。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飛刀對箭》第二折:“贏了將功折過,輸了二罪俱罰。”
-
3
罰一勸百
- 成語拼音:
- fá yī quàn bǎi
- 成語解釋:
- 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誰氏子》:“罰一勸百政之經,不從而誅不晚耳。”李漢注引《中說》:“牡如晦問政,子曰:‘賞一以勸百,罰一以懲眾。’”
-
4
罰不及眾
- 成語拼音:
- fá bù jí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罰:懲罰;及:到達;眾:大眾。指處罰只對小部分人,不會處罰大眾
- 成語出處:
-
5
不教而殺
- 成語拼音:
- bù jiào ér shā
- 成語解釋:
- 教:教育;殺:處罰,殺死。不警告就處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堯曰》:“不教而殺謂之虐。”
-
6
誅一警百
- 成語拼音:
- zhū yī jǐng bǎi
- 成語解釋:
- 誅:殺戮,處罰。殺戮或處罰一個來警誡眾人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論河北京東盜賊狀》:“其間兇殘之黨,樂禍不悛,則須敕法以峻刑,誅一以警百。”
* 關于處罰的成語 形容處罰的成語 描述處罰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