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關于大大小小的成語 (281個)

    121

    蝦兵蟹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 bīng xiè j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代神怪說里海龍王手下的兵將。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嘍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:“東海龍王敖廣急忙起身,與龍子龍孫、蝦兵蟹將出宮。”
    122

    刖趾適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zhǐ shì j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為鞋,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。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,生搬硬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魏書·明帝紀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刖趾適屨,刻肌傷骨,反更稱說,自以為能。”
    123

    刖足適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zú shì j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刖:截斷;屨:鞋。鞋,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。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,生搬硬套
    成語出處:
    124

    自用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yòng zé x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用:只憑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,不虛心向人求教。主觀武斷,就辦不成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仲虺之誥》: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。”
    125

    冠山戴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àn shān dài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冠山:把山當帽子,比喻。戴粒:用頭頂粒,比喻。形容雖異,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文藝類聚》卷九七引《苻子》:“彼之冠山,何異乎我之戴粒也。”
    126

    河海不擇細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é hǎi bù zé xì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不論,一律收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太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    127

    毀鐘為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ōng wéi d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將鐘改鑄為鈴。毀物為物,比喻隨心所欲的愚蠢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·說林訓》:“心所說,毀舟為杕;心所欲,毀鐘為鐸。”
    128

    毀舟為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ōu wéi d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杕,通“舵”。將船改成舵。毀物為物,比喻隨心所欲的不當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 說林訓》:“心所說,毀舟為杕;心所欲,毀鐘為鐸。”
    129

    于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g dà yú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本。舊時喻臣下的力量于君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130

    截趾適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é zhǐ shì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,切斷腳趾去適應鞋子的。比喻勉強湊合或無原則的遷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師培《補》:“若強為之解,徒見其截趾適履耳。”
    131

    量能授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àng néng shòu g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根據人的能力而授予適當官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今陛下躬行孝,鑒三王,建周道,兼文武,厲賢予祿,量能授官。”
    132

    寧為雞口,勿為牛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ng wéi jī kǒu,wù wéi niú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寧:寧愿;牛后:牛的肛門。寧愿做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居者之首,不為者之后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二回:“生員雖貧士也,語云,‘寧為雞口,勿為牛后。’豈有圣門弟子,貪紈袴之膏粱,而亂朝廷之名教者乎!”
    133

    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d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秦·李斯《上書秦始皇》:“是以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卻眾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
    134

    知高識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gāo shí d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道高低。指懂道理,識體,說話、做事有分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六卷:“金生是個聰明的人,在他門下,知高識低,溫和待人。”
    135

    照功行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o gōng xíng sh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按照功勞給予不同獎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郭勛《英烈傳》第二十八回:“卿等俱宜協力同心,輔成事,所有富貴,我當照功行賞。”
    136

    按勞取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àn láo qǔ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按照勞動貢獻的領取報酬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》:“物質的分配也要按照‘各盡所能按勞取酬’的原則和工作的需要,決無所謂絕對的平均。”
    137

    步調一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iào y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步調:走路時腳步的快慢。比喻進行某種活動;采取同一步驟;同一方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整頓黨的作風》:“在這種種方面,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,防止宗派主義傾向,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,步調一致的目的,以利戰斗。”
    138

    班功行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n gōng xíng sh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班:排列等級,依次。按照功勞,依次給予賞賜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李云傳》:“舉厝至重,不可不慎。班功行賞,宜應其實。”
    139

    不知輕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zhī qīng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輕重:分量。不明事理,行事冒昧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秦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本生》:“今世之人,惑者多以性養物,則不知輕重也。不知輕重,則重者為輕,輕者為重矣。”
    140

    伯仲叔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ó zhòng shū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兄弟排行的次序,伯是老,仲是第二,叔是第三,季是最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亦唯伯仲叔季圖之。”
    * 關于大大小小的成語 形容大大小小的成語 描述大大小小的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