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大大小小的成語 (272個)
-
161
須彌芥子
- 成語拼音:
- xū mí jiè zǐ
- 成語解釋:
- 意思是偌大一個須彌山塞進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剛剛合適。形容佛法無邊,神通廣大。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,才思出眾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維摩經不思議品》:“若菩薩住是解脫者,以須彌之高廣,內芥子中,無所增減。”
-
162
巷尾街頭
- 成語拼音:
- xiàng wěi jiē tóu
- 成語解釋:
- 指大街小巷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三十一:“問:'如何是學人轉身處?'師日:'街頭巷尾。'”
-
163
巷議街談
- 成語拼音:
- xiàng yì jiē tán
- 成語解釋:
- 大街小巷間人們的議論。語出漢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街談巷議,彈射臧否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漢·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街談巷議,彈射臧否。”
-
164
削足適履
- 成語拼音:
- xuē zú shì lǚ
- 成語解釋:
- 因為鞋小腳大;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合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理地遷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;生搬硬套。適:適應;履:鞋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說林訓》:“骨肉相愛,讒賊間之,而父子相危。夫所以養而害所養,譬猶削足而適履,殺頭而便冠。”
-
165
一燈如豆
- 成語拼音:
- yī dēng rú dòu
- 成語解釋:
- 一盞燈只有豆粒大小的火苗。形容燈光昏暗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沈復《浮生六記》第一卷:“一燈如豆,羅帳低垂,弓影杯蛇,驚神未定。”
-
166
羊質虎皮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zhì hǔ pí
- 成語解釋:
- 質:本性。羊雖然披上虎皮,還是見到草就喜歡,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,它的本性沒有變。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揚雄《法言 吾子》:“羊質虎皮,見草而悅,見豺而戰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-
167
余子碌碌
- 成語拼音:
- yú zǐ lù lù
- 成語解釋:
- 余子:其它的人。謂其它人平庸無能,表示對別人的輕視。《后漢書·稱衡傳》:“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。常稱曰:‘大兒孔文舉,小兒楊德祖。余子碌碌,莫足數也。’明·袁宏道《瓶花齋集之九·尺櫝·與李龍湖》:“仆嘗謂六朝無詩,陶公有詩趣,謝公有詩料,余子碌碌,無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猿文苑傳下·禰衡》:“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。常稱曰:‘大兒孔文舉,小兒楊德祖。余子碌碌,莫足數也。’”
-
168
刖趾適屨
- 成語拼音:
- yuè zhǐ shì jù
- 成語解釋:
- 因為鞋小腳大,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,生搬硬套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書·明帝紀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刖趾適屨,刻肌傷骨,反更稱說,自以為能。”
-
169
刖足適屨
- 成語拼音:
- yuè zú shì jù
- 成語解釋:
- 刖:截斷;屨:鞋。鞋小腳大,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,生搬硬套
- 成語出處:
-
170
刖趾適履
- 成語拼音:
- yuè zhǐ shì lǚ
- 成語解釋:
- 鞋小腳大,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實際,勉強遷就,生搬硬套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魚豢《魏略》:“刖趾適履,刻肌傷骨,反更稱說,自以為能。”
-
171
知高識低
- 成語拼音:
- zhī gāo shí dī
- 成語解釋:
- 知道高低大小。指懂道理,識大體,說話、做事有分寸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六卷:“金生是個聰明的人,在他門下,知高識低,溫和待人。”
-
172
照功行賞
- 成語拼音:
- zhào gōng xíng shǎng
- 成語解釋:
- 按照功勞大小給予不同獎賞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郭勛《英烈傳》第二十八回:“卿等俱宜協力同心,輔成大事,所有富貴,我當照功行賞。”
-
173
走街串巷
- 成語拼音:
- zǒu jiē chuà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或各個角落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雖說為了生活他得走街串巷,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,可他從來沒跟人動過手。”
-
174
主客顛倒
- 成語拼音:
- zhǔ kè diān dǎ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事物輕重大小顛倒了位置。
- 成語出處:
- 施蟄存《滇云浦雨話從文》:“由此,從文有了一個固定的職業,有月薪可以應付生活。但這樣一來,寫作卻成為他的業余事務,在他的精神生活上,有些主客顛倒。”
-
175
眾流歸海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liú guī hǎi
- 成語解釋:
- 大小河流同歸于海。比喻眾多分散的事物匯集于一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長江》詩之二:“眾流歸海意,萬國奉君心。”
-
176
致遠恐泥
- 成語拼音:
- zhì yuǎn kǒng ní
- 成語解釋:
- 致遠:到達遠方,比喻委以重任;泥:阻滯拘泥,難行。恐怕妨礙實現遠大目標。比喻小技無補于大業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張》:“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;致遠恐泥,是以君子不為也。”
-
177
吃小虧占大便宜
- 成語拼音:
- chī xiǎo kuī zhàn dà biàn yí
- 成語解釋:
- 指暫時覺得吃虧,將來能得到大的好處
- 成語出處:
- 張平《抉擇》:“嘩眾取寵、籠絡人心;新官上任三把火;吃小虧占大便宜……”
-
178
小懲大誡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chéng dà jiè
- 成語解釋:
- 懲:懲罰;誡:警告,勸告。有小過失就懲戒,使受到教訓而不致犯大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不見利不勸,不威不懲;小懲而大誡,此小人之福也。”
-
179
小受大走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shòu dà zǒu
- 成語解釋:
- 輕打就忍受,重打就逃跑。儒家認為這是孝子受父母責罰時應抱的態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王肅《孔子家語 六本》:“小棰則待過,大杖則逃走。”
-
180
大人不見小人怪
- 成語拼音:
- dà rén bù jiàn xiǎo rén guài
- 成語解釋:
- 怪:責備,埋怨。指地位高對地位低的過錯不見怪,加以原諒
- 成語出處:
- 陳蔭榮《興唐傳·鬧花燈》第12回:“常言道:大人不見小人怪,宰相肚里能行船。一為他們無知,二看卑職面上,您就恕過他們吧。”
* 關于大大小小的成語 形容大大小小的成語 描述大大小小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