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大怒的成語 (8個)
-
1
戟指怒目
- 成語拼音:
- jǐ zhǐ nǔ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著人,瞪著眼。形容大怒時斥責人的神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馬輅《國共和談演義》第六回:“張學良還要解釋,蔣早氣得七竅生煙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
-
2
艴然大怒
- 成語拼音:
- fú rán dà nù
- 成語解釋:
- 艴然:惱怒地。形容人十分惱怒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四卷:“荊公看罷,艴然大怒。”
-
3
惱羞成怒
- 成語拼音:
- nǎo xiū chéng nù
- 成語解釋:
- 惱:氣惱;羞:羞臊。指由于氣惱、羞臊而大怒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六回:“那撫臺見是如此,知道王協臺有心瞧他不起,一時惱羞成怒。”
-
4
勃然大怒
- 成語拼音:
- bó rán dà nù
- 成語解釋:
- 勃然: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。形容突然變臉;發起脾氣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谷永傳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發怒。”
-
5
赫然而怒
- 成語拼音:
- hè rán ér nù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大怒。火冒三丈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
6
批鱗請劍
- 成語拼音:
- pī lín qǐng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漢成帝時,槐里令朱云以“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,下亡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”,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(成帝師)以厲其馀。成帝大怒,曰:“小臣居下訕上,廷辱師傅,罪死不赦。”事見《漢書·朱云傳》。后以“批鱗請劍”謂敢于直言犯上請斬巨奸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成帝時,槐里令朱云以“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,下亡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”,上書請賜尚方斬馬劍斬佞臣安昌侯張禹(成帝師)以厲其馀。成帝大怒,曰:“小臣居下訕上,廷辱師傅,罪死不赦。”事見《漢書·朱云傳》。
-
7
無名孽火
- 成語拼音:
- wú míng niè huǒ
- 成語解釋:
- 名:稱呼;孽:邪。說不出的邪火。指極大的怒氣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五回:“那里我一把無名孽火,從腳跟下直透頂門,只得礙著眾親友不好動粗。”
-
8
大動肝火
- 成語拼音:
- dà dòng gān huǒ
- 成語解釋:
- 大怒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一回:“毛虎聽了,不覺大動肝火。”
* 關于大怒的成語 形容大怒的成語 描述大怒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