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學生的成語 (25個)
-
1
周游列國
- 成語拼音:
- zhōu yuó liè guó
- 成語解釋:
- 周游:全都走到,游遍。原指孔丘帶著他的學生周游當時的許多國家,希望得到重用,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。后指走遍各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曹余章《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國》:“孔子的學生說:‘魯君不辦正事,咱們走吧!’打那以后,孔子離開魯國,帶著一批學生周游列國,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。”
-
2
高足弟子
- 成語拼音:
- gāo zú dì zǐ
- 成語解釋:
- 高足:高才,稱呼別人學生的敬辭。成績優異的學生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鄭玄在馬融門下,三年不得相見,高足弟子傳授而已。”
-
3
程門立雪
- 成語拼音:
- chéng mén lì xuě
- 成語解釋:
-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。比喻尊師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 道學傳二 楊時》:“一日見頤,頤偶瞑坐,時與游酢侍立不去。頤既覺,則門外雪深一尺矣。”
-
4
滿堂灌
- 成語拼音:
- mǎn táng guàn
- 成語解釋:
- 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。教師主觀地將眾多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
- 成語出處:
-
5
青過于藍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guò yú lán
- 成語解釋:
-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,但顏色比藍草更深。比喻學生勝過老師,或后人勝過前人。同“青出于藍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答呂季克書》:“其所著書乃如此,若《原說》者,則可謂青過于藍矣。”宋 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山谷下》:“東坡蓋學徐浩書,山谷蓋學沈傳師書,皆青過于藍者。”
-
6
莘莘學子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shēn xué zǐ
- 成語解釋:
- 莘莘:眾多的樣子。眾多的學生
- 成語出處:
- 林語堂《機器與精神》:“今日的莘莘學子,想讀書都沒有地方,一個完備的圖書館也沒有。”
-
7
門生故舊
- 成語拼音:
- mén shēng gù jiù
- 成語解釋:
- 指學生和舊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西湖二集·愚郡守玉殿生春》:“妒忌之人因見他門生故舊布滿朝班,說他恃寵專權。”
-
8
得意門生
- 成語拼音:
- dé yì mé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最受老師欣賞的學生。門生;古代親授業的弟子或科舉中試者對座師的自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他雖和咱們滿洲漢軍隔旗,卻是我第一個得意門生。”
-
9
門生故吏
- 成語拼音:
- mén shēng gù lì
- 成語解釋:
- 故吏:過去的吏屬。指學生和老部下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袁紹傳》:“袁氏樹恩四世,門生故吏遍于天下。”
-
10
不悱不發
- 成語拼音:
- bù fěi bù fā
- 成語解釋:
- 悱:心里想說而說不出來。發:啟發。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,不去啟發他。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述而》: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”
-
11
冰寒于水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hán yú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冰比水冷。比喻學生勝過老師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勸學》:“青,取之于藍,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,而寒于水。”
-
12
白首北面
- 成語拼音:
- bái shǒu běi miàn
- 成語解釋:
- 北面:古以南面為尊,北面為卑,此指學生敬師之禮。謂年老猶拜師受業。
- 成語出處:
- 隋 王通《中說 立命》:“瓊曰:‘夫子十五為人師焉,陳留王孝逸,先達之傲者也,然白首北面,豈以年乎?瓊聞之,德不在年,道不在位。’”
-
13
青出于藍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chū yú lán
- 成語解釋:
- 青:靛春;藍:蓼藍;一種含有靛青素的草。靛青從蓼藍草中煉出來;但顏色比蓼藍更深。比喻學生勝過老師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勸學》:“青,取之于藍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而寒于水。”
-
14
入室弟子
- 成語拼音:
- rù shì dì zǐ
- 成語解釋:
- 入室:到家;弟子:學生,徒弟。指學問技能得師傳達到高深境地的學生或門徒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先進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-
15
亦步亦趨
- 成語拼音:
- yì bù yì qū
- 成語解釋:
- 亦:也;步:行走;趨:快走。原指學生緊緊追隨老師;后來形容處處模仿或一味地追隨他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趨亦趨,夫子馳亦馳,夫子奔逸絕塵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”
-
16
抱甕灌園
- 成語拼音:
- bào wèng guàn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,在游楚返晉過漢陰,見一位老人抱著水甕去灌園,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,老人不愿意。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鑿隧而入井,抱甕而出灌。”
-
17
點鐵成金
- 成語拼音:
- diǎn tiě chéng jīn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藥將鐵(石)點化成金子;現多比喻修改文章、繪畫或摘引詞句略加改動即成佳作妙語。也比喻教師善于開導學生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黃庭堅《答洪駒父書》:“古之能為文章者,真能陶冶萬物,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,如靈丹一粒,點鐵成金也。”
-
18
公門桃李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mén táo lǐ
- 成語解釋:
- 公:對人的尊稱。尊稱某人引進的后輩、栽培的學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資治通鑒·唐紀則天順圣皇后久視元年》:“或謂仁杰曰:‘天下桃李,悉在公門矣。’”
-
19
滿城桃李
- 成語拼音:
- mǎn chéng táo lǐ
- 成語解釋:
- 桃李:比喻學生。城中到處都有自己的學生。比喻學生很多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劉禹錫《宣上人遠寄賀禮部王侍郎放榜后》:“一日聲名遍天下,滿城桃李屬春官。”
-
20
門墻桃李
- 成語拼音:
- mén qiáng táo lǐ
- 成語解釋:
- 門墻:指師長之門;桃李:比喻后進者或學生。稱他人的學生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張》:“夫子之墻數仞,不得其門而入,不見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。”漢 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七卷:“夫春樹桃李,夏得陰其下,秋得食其實。”
* 關于學生的成語 形容學生的成語 描述學生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