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宇宙的成語 (15個)
-
1
氣吞宇宙
- 成語拼音:
- qì tūn yǔ zhòu
- 成語解釋:
- 猶氣吞山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五代史·唐書·李襲吉傳》:“李太原喘喘余息,猶氣吞宇宙,可詬罵之。”
-
2
無了根蒂
- 成語拼音:
- wú le gēn d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無所憑依;沒有本源。語本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徒樂枕經籍書,紆體衡門,上無所蒂,下無所根。獨攄意呼宇宙之外,銳思于豪芒之內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漢書·敘傳上》:“徒樂枕經籍書,紆體衡門,上無所蒂,下無所根。獨攄意呼宇宙之外,銳思于豪芒之內。”
-
3
昭昭之宇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zhāo zhī yǔ
- 成語解釋:
- 昭昭:光明;宇:宇宙,指世界。指光明的世界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:“甘瞑于太霄之宅,而覺視于昭昭之宇。”
-
4
縮地補天
- 成語拼音:
- suō dì bǔ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指改造天地宇宙。比喻做非凡之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音樂志一》:“高祖縮地補天,重張區宇;反魂肉骨,再造生靈。”
-
5
兵出無名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chū wú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出兵沒有正當理由。亦泛指行事無正當理由。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兵出無名,事故不成。”《晉書·石勒傳》:“昔赤眉、黃巾橫逆宇宙,所以一旦敗亡者,正以兵出無名,聚而為亂。”亦作“師出無名”。南朝陳·徐陵《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王書》:“辱告,承上黨殿下及匹婁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兵出無名,事故不成。”
-
6
碧落黃泉
- 成語拼音:
- bì luò huáng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碧落:天上、天界。黃泉:地下。天上和地下。泛指宇宙的各個角落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上窮碧落下黃泉,兩處茫茫皆不見。”
-
7
包羅萬象
- 成語拼音:
- bāo luó wà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包羅:收集、容納;大范圍的包括;萬象:宇宙間萬物萬事的景象。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。形容內容豐富龐雜;無所不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黃帝宅經》上卷:“所以包羅萬象,舉一千從。”
-
8
充天塞地
- 成語拼音:
- chōng tiān sāi dì
- 成語解釋:
- 指整個宇宙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王守仁《傳習錄》卷下:“‘你看這個天地中間,甚么是天地的心?’對曰:‘嘗聞人是天地的心。’曰:‘人又甚么教做心?’對曰:‘只是一個靈明。’可知充天塞地中間,只有這個靈明。”
-
9
巧同造化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tóng zào huà
- 成語解釋:
- 巧:技巧,技藝;同:一樣;造化:指宇宙的造物能力。形容人的能力很大,可與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!”
-
10
四大皆空
- 成語拼音:
- sì dà jiē kōng
- 成語解釋:
- 佛教用語;指宇宙間一切(包括人本身)都是空虛的(這是一種消極思想)。古代印度認為地、水、火、風是構成宇宙的四種元素;稱為“四大”。佛教則稱堅、濕、暖、動的性能為“四大”;并認為人身亦由此“四大”構成。因此;“四大”有時也代稱人身。后一般用來表示塵念俱消;無牽無掛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:“一心無掛,四大皆空。”
-
11
森羅萬象
- 成語拼音:
- sēn luó wà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森:眾多;羅:羅列;萬象:宇宙間各種事物和現象。指天地間紛紛羅列的各種各樣的景象。形容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梁 陶弘景《茅山長沙館碑》:“夫萬象森羅,不離兩儀所育;百法紛湊,無越三教之境。”
-
12
萬象包羅
- 成語拼音:
- wàn xiàng bāo luó
- 成語解釋:
- 象:形狀,樣子;萬象:宇宙間萬物萬事的景象;羅:捕鳥的網;包羅:容納。包含容納一切。形容內容豐富,無所不有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44回:“萬象包羅為一處,方知截教有鴻蒙。”
-
13
萬象更新
- 成語拼音:
- wàn xiàng gē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事物或景象改換了樣子;出現了一番新氣象。萬象:宇宙間的一切景象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如今正是初春時節,萬物更新,正該鼓舞另立起來才好。”
-
14
一切萬物
- 成語拼音:
- yī qiē wàn wù
- 成語解釋:
- 宇宙間所有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無量壽經》卷上:“設我得佛,自地上以至于虛空,宮殿樓觀池流華樹,國土所有一切萬物,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,嚴飾奇妙,超諸人天。”
-
15
正法眼藏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fǎ yǎn cáng
- 成語解釋:
- ①佛教語。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(正法)。朗照宇宙謂眼,包含萬有謂藏。相傳釋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,是為禪宗初祖,為佛教以“心傳心”授法的開始。②借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景德傳燈錄·摩訶迦葉》:“佛告諸大弟子,迦葉來時,可令宣揚正法眼藏。”宋·朱熹《答陳同甫書》:“蓋修身事君,初非二事,不可作兩般看,此是千圣相傳正法眼藏。”
* 關于宇宙的成語 形容宇宙的成語 描述宇宙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