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實實的成語 (169個)
-
121
實繁有徒
- 成語拼音:
- shí fán yǒu tú
- 成語解釋:
- 實:實在;繁:多;徒:徒眾,群眾。實在有不少這樣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《鄭書》有之:‘惡直丑正,實蕃有徒。’”
-
122
聲華行實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huá xíng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聲:聲譽;華:顯耀;行:品行;實:樸實。聲望很高,品行樸實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舉薦張藉狀》:“聲華行實,光映儒林。”
-
123
舍實求虛
- 成語拼音:
- shě shí qiú xū
- 成語解釋:
- 放棄實在的,追求虛幻的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39回:“王兄本有養命金丹,今不反本求源,倒去求那服食養生之術,即使有益,何能抵得萬分之一?豈非舍實求虛么?”
-
124
事實勝于雄辯
- 成語拼音:
-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事情的真實情況比喻雄辯更有說服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題記》:“現在擬態的制服早已破碎,顯出自身的本相來了,真所謂‘事實勝于雄辯’。”
-
125
騰聲飛實
- 成語拼音:
- téng shēng fēi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傳揚名聲與功業。謂使名實俱得傳揚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序志》:“歲月飄忽,性靈不居,騰聲飛實,制作而已。”
-
126
文過其實
- 成語拼音:
- wén guò qí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文辭浮夸,不切實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顯宗即位,又多短衍以文過其實,遂廢于家。”
-
127
秀而不實
- 成語拼音:
- xiù ér bù shí
- 成語解釋:
- 秀:莊稼吐穗開花;實:結果實。開花不結果。比喻只學到一點皮毛,實際并無成就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罕》: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!秀而不實者有矣夫。”
-
128
銜華佩實
- 成語拼音:
- xián huá pèi shí
- 成語解釋:
- 銜:包含;華:比喻文采;佩:佩帶;實:果實,比喻文章的思想內容。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。也形容草木開花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梁 劉勰《文心雕龍 徵圣》:“然則圣文之雅麗,固銜華而佩實者也。”
-
129
虛幻無實
- 成語拼音:
- xū huàn wú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虛幻:虛假。虛假不真實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書金光明經后》:“觀諸世間,雖其可愛,而虛幻無實,終非我有。”
-
130
向聲背實
- 成語拼音:
- xiàng shēng bèi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向往虛名而不求實際;注重傳聞而背離事實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曹丕《典論·論文》:“常人貴遠賤親,向聲背實;又患暗于自見,謂己為賢。”
-
131
先聲后實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shēng hòu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聲:聲勢;實:實力。比喻先用聲勢挫折敵方士氣,然后交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,此之謂也。”
-
132
言多失實
- 成語拼音:
- yán duō shī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所說的話多數不符合事實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周史平話》下卷:“宋齊丘不欲唐主割地,謂李德明輕佻,言多失實。”
-
133
言過其實
- 成語拼音:
- yán guò qí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言:語言;過:超過;越過;實:實際。原指言語不實;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。現多指說話說得過分夸張、不符合實際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馬良傳》:“馬謖言過其實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”
-
134
譽過其實
- 成語拼音:
- yù guò qí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譽:聲譽,聲名。名聲超過了其人的實際情況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王羲之傳》:“此數子者,皆譽過其實。”
-
135
緣名失實
- 成語拼音:
- yuán míng shī shí
- 成語解釋:
- 緣:循沿。從事物表面的名義出發去探求事物,沒有得到事物真實的本質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震奎閣碑》:“漢明以察為明,而梁武以弱為仁,皆緣名失實,去佛遠甚。”
-
136
異名同實
- 成語拼音:
- yì míng tóng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名稱不同,實質一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異名同實,其指一也。”
-
137
予人口實
- 成語拼音:
- yǔ rén kǒu shí
- 成語解釋:
- 予:給予;口實:話柄。給人留下指責的話柄
- 成語出處:
-
138
諸法實相
- 成語拼音:
- zhū fǎ shí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佛家語。指各種現象的真實面目
- 成語出處:
- 《法華經·方便品》:“唯佛與佛,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。”
-
139
正名責實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míng zé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正:端正。辨正名稱以符合實際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岳飛《乞改襄陽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》:“庶得路分速歸舊制,以稱朝廷正名責實不忘中原之意。”
-
140
真憑實據
- 成語拼音:
- zhēn píng shí jù
- 成語解釋:
- 真實可靠的憑據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50回:“這方子上都蓋有他的姓名圖書,是個真憑實據。”
* 關于實實的成語 形容實實的成語 描述實實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