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寂靜的成語 (17個)
-
1
寂若無人
- 成語拼音:
- jì ruò wú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寂:寂靜。寂靜得就像沒有人一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箋本·德行下》:“傅茂遠泊然靜處,不妄交游民,袁司徒第經其戶,輒嘆曰:‘經其戶寂若無人,披其帷,其人斯在。豈得非名賢。’”
-
2
夜闌人靜
- 成語拼音:
- yè lán rén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夜闌:夜將盡。夜深了;人都安靜下來了。形容夜深了;四周非常寂靜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三折:“有一日柳遮花映,霧障云屏,夜闌人靜,海誓山盟。”
-
3
更深人靜
- 成語拼音:
- gēng shēn rén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深夜沒有人聲,非常寂靜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1卷:“更深夜靜,共伊商量。”
-
4
更深夜靜
- 成語拼音:
- gēng shēn yè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。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個小時。夜已很深,沒有一點聲響。形容夜深處于一片寂靜之中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益州西睦和尚》:“更深夜靜,共伊相商。”
-
5
夜深人靜
- 成語拼音:
- yè shēn rén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深夜沒有人聲;非常寂靜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靜,為何叩門?”
-
6
寂然不動
- 成語拼音:
- jì rán bù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寂:寂靜。寂靜無聲,一點動靜都沒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《易》無思也,無為也,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”
-
7
更闌人靜
- 成語拼音:
- gēng lán rén jǐng
- 成語解釋:
-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小時;闌:將盡;人靜:沒有人的吵雜聲,一片寂靜。夜已很深,沒有人聲,一片寂靜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陸采《懷香記 謀逾東墻》:“更闌人靜,東墻月上移花影。”
-
8
沉烽靜柝
- 成語拼音:
- chén fēng jìng tuò
- 成語解釋:
- 烽火熄滅,柝聲寂靜。喻邊疆無戰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玄宗《明堂樂章·舒和》:“偃武修文九圍泰,沉烽靜柝八荒寧。”
-
9
渺無人蹤
- 成語拼音:
- miǎo wú rén zōng
- 成語解釋:
- 很少看見人的蹤影,形容空曠寂靜
- 成語出處:
- 王汶石《大木匠》:“田間是靜悄悄的,大路上也是靜悄悄的渺無人蹤。”
-
10
悄無人聲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wú ré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悄:靜。靜悄悄的,聽不到人的聲音。指非常寂靜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6回:“寶玉信步走入,只見湘簾垂地,悄無人聲。”
-
11
悄無聲息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wú shēng xī
- 成語解釋:
- 悄:靜。靜悄悄的,聽不到任何聲音。指非常寂靜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4回:“此時再聽,就悄無聲息了。”
-
12
遏密八音
- 成語拼音:
- è mì bā yīn
- 成語解釋:
- 遏:阻止;密:寂靜。各種樂器停止演奏,樂聲寂靜。舊指皇帝死后停樂舉哀。后也用以形容國家元首之死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舜曲》:“三載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-
13
空谷跫音
- 成語拼音:
- kōng gǔ qióng yīn
- 成語解釋:
- 跫:腳踏地的聲音。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。比喻極難得到音信、言論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宋濂《貞節堂記》:“《柏舟》之詩,不作久矣,余于婦莊,寧不若聞空谷跫音乎!”
-
14
空谷足音
- 成語拼音:
- kōng gǔ zú yīn
- 成語解釋:
- 谷:山谷。在寂靜的山谷中聽到腳步聲。比喻非常難得的音信或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莊周《莊子 徐無鬼》:“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。”
-
15
渺無人跡
- 成語拼音:
- miǎo wú rén jì
- 成語解釋:
- 很少看見人的腳印,形容空曠寂靜
- 成語出處:
- 沙汀《淘金記》:“從大道上望去,卻就像一座~的黃土荒山。”
-
16
捫心清夜
- 成語拼音:
- mén xīn qīng yè
- 成語解釋:
- 捫:摸;清:寂靜。指深夜不眠,進行自我反省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痛史》第21回:“試問他:‘捫心清夜,衾影里,羞也么咦?’”
-
17
闃若無人
- 成語拼音:
- qù ruò wú rén
- 成語解釋:
- 闃:寂靜。寂靜得像沒人一樣
- 成語出處:
- 孫中山《倫敦蒙難記》:“予友既抵其處,則見重門緊閉,闃若無人。”
* 關于寂靜的成語 形容寂靜的成語 描述寂靜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