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寄托的成語 (18個)
-
1
設言托意
- 成語拼音:
- shè yán tuō yì
- 成語解釋:
- 托:寄托。用言語寄寓心意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每日一人學中,四處各坐,卻八目勾留,或設言托意,或詠桑寓柳,遙以心照,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。”
-
2
寄興寓情
- 成語拼音:
- jì xìng yù qíng
- 成語解釋:
- 寄:寄托;寓:含;興:興致。指作品中寄托飽含了作者的興致與情懷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或情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”
-
3
托于空言
- 成語拼音:
- tuō yú kōng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黃溍《格庵先生趙公阡表》:“道之不行,托于空言,顯顯趙公,則既有聞。”
-
4
托諸空言
- 成語拼音:
- tuō zhū kōng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朱珪《序》:“若方將試吏事,則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,利病之實,不徒托諸空言也。”
-
5
托物連類
- 成語拼音:
- tuō wù lián lèi
- 成語解釋:
- 指援引類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見“托物引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王煒《書胡立三先生詩稿后》:“詩之為用,共托物連類,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。”
-
6
托之空言
- 成語拼音:
- tuō zhī kōng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趙岐《〈孟子〉題辭》:“仲尼有云: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按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作“載之空言”。司馬貞索隱:“案:孔子之言見《春秋緯》,太史公引之以成說也。空言謂褒貶是非也。”
-
7
托物寓感
- 成語拼音:
- tuō wù yù gǎn
- 成語解釋:
-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王煒《慈竹堂記》:“夫奉親致養者,孝子之折分;托物寓感者,仁人之至情。”
-
8
托物引類
- 成語拼音:
- tuō wù yǐn lèi
- 成語解釋:
- 指援引類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答黃魯直書》:“《古風》二首,托物引類,真得古詩人之風,而軾非其人也。”
-
9
托物寓興
- 成語拼音:
- tuō wù yù xīng
- 成語解釋:
-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宣和畫譜·文同》:“凡于翰墨之間托物寓興,則見于水墨之戲。”
-
10
柱石之寄
- 成語拼音:
- zhù shí zhī jì
- 成語解釋:
- 寄:寄托。比喻國家委以重任,寄托很大的希望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朱浮傳》:“委以大郡,任以威武,事有柱石之寄。”
-
11
百無聊賴
- 成語拼音:
- bǎi wú liáo lài
- 成語解釋:
- 百:泛指多;各個方面;聊賴:憑借;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。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沒有依托;精神空虛;感覺什么都沒意思。指精神無所寄托。
- 成語出處:
- 傅専《閣夜》詩:“百無聊賴作詞人,盡許閑愁集一身。”
-
12
徒托空言
- 成語拼音:
- tú tuō kōng yán
- 成語解釋:
-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話。指只講空話,而不實行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子曰: ‘我欲載之空言,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
-
13
比物此志
- 成語拼音:
- bǐ wù cǐ zhì
- 成語解釋:
- 比物:比類,比喻;志:心意。指用事物行為來寄托、表達自己的心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賈誼《新書 階級》:“故曰‘圣人有金城’者,比物此志也。”王先謙補注:“物,類也。志,意也。言臣如效死取義,則為國家不拔之基,圣人有‘金城’之語,正比類此意也。”
-
14
窮極無聊
- 成語拼音:
- qióng jí wú liáo
- 成語解釋:
- 無聊;精神空虛;無所寄托。原形容生活貧困;生活沒有著落。現多形容無事可做;精神上非常空虛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費昶《思公子》詩:“虞卿亦何命,窮極若無聊。”
-
15
寓貶于褒
- 成語拼音:
- yù biǎn yú bāo
- 成語解釋:
- 寓:寄托。在表面褒頌的詞句下寓含譏諷的意思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78回:“又想文字付去未久,尚未刻鐫,可即索回,另作一篇寓貶于褒之文便了。”
-
16
寓情于景
- 成語拼音:
- yù qíng yú jǐng
- 成語解釋:
- 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山水田園詩傳·前言》:“進入寫景入情、寓情于景的藝術境界方面,做出了新的貢獻。”
-
17
寓意深長
- 成語拼音:
- yù yì shēn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寄托或隱含的意思很深(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)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沈作喆《寓簡》卷一:“詩之作也,其寓意深遠,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。”
-
18
寓言十九
- 成語拼音:
- yù yán shí jiǔ
- 成語解釋:
- 寓言:有所寄托的話;十九:十分之九。十分之九是寓言。泛指文章的情節多屬虛構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寓言》:“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。”
* 關于寄托的成語 形容寄托的成語 描述寄托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