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小路的成語 (8個)
-
1
羊腸小徑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cháng xiǎo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像羊腸子那樣窄小曲折的小路。形容曲折崎嶇的山路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家》:“進了這門,他們即發現一條羊腸小徑躺在竹林中間。”
-
2
道而不徑
- 成語拼音:
- dào ér bù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道:走路。徑:小路。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,以免遇到危險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孝行覽》:“故舟而不游,道而不徑,能全支體以守宗廟,可謂孝矣。”
-
3
行不由徑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bù yóu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徑:小路,引伸為邪路。從來不走邪路。比喻行動正大光明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雍也》:“有澹臺滅明者,行不由徑,非公事,未嘗至于偃之室也。”
-
4
鼪鼬之徑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yòu zhī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鼪:黃鼠狼;鼬:指黃鼬之類的動物;徑:小路。黃鼠狼等來往的小路。引申為荒涼偏僻的小道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夫逃虛空者,藜藿柱乎鼪鼬之徑,踉位其空,聞人足音蛩然而喜矣。”
-
5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- 成語拼音:
- táo lǐ bù yán,xià zì chéng xī
- 成語解釋:
- 。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,但因它有花和果實,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,走成了一條小路。比喻人只要真誠、忠實,就能感動別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》:“諺曰: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’此言雖小,可以諭大也。”
-
6
獨辟蹊徑
- 成語拼音:
- dú pì xī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辟:開辟;蹊徑:小路。獨自開創一條新路。比喻獨創新的方法或風格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葉燮《原詩 外篇上》:“抹倒體裁、聲調、氣象、格力諸說,獨辟蹊徑,而栩栩然自是也。”
-
7
曲徑通幽
- 成語拼音:
- qū jìng tōng yōu
- 成語解釋:
- 彎曲的小路通到隱蔽幽深的地方。形容園林曲折幽深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常建《破峙禪院》:“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”
-
8
委肉虎蹊
- 成語拼音:
- wěi ròu hǔ xī
- 成語解釋:
- 委:拋棄;蹊:小路。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。比喻處境危險,災禍即將到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燕策三》:“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,禍必不振矣。”
* 關于小路的成語 形容小路的成語 描述小路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