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張聲的成語 (10個)
-
1
狐假鴟張
- 成語拼音:
- hú jiǎ chī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倚仗別人,虛張聲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僖宗紀》:“初則狐假鴟張,自謂驍雄莫敵;旋則鳥魚爛,無非破賬而終。”
-
2
聲東擊西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dōng jī xī
- 成語解釋:
-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術;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;實際進攻西邊。聲:聲張;擊:打擊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佑《通典 兵六》說:“聲言擊東,其實擊西。”
-
3
大張聲勢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āng shē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大造聲勢,擴大影響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·李師中傳》:“今修筑必廣發兵,大張聲勢。”
-
4
虛張聲勢
- 成語拼音:
- xū zhāng shē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。虛:虛假;張:張揚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論淮西事宜狀》:“淄青、恒冀兩道,與蔡州氣類略同,今聞討伐元濟,人情必有救助之意,然皆暗弱,自保無暇,虛張聲勢,則必有之。”
-
5
簸土揚沙
- 成語拼音:
- bǒ tǔ yáng shā
- 成語解釋:
- 簸:揚。指虛張聲勢
- 成語出處:
- 元 喬吉《兩世姻緣》第三折:“你這般搖旗吶喊,簸土揚沙。”
-
6
大動干戈
- 成語拼音:
- dà dòng gān gē
- 成語解釋:
- 干、戈:古代兩種兵器。原指進行戰爭。現多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季氏》:“邦分崩離析,而不能守也;而謀動干戈于邦內。”
-
7
恫疑虛喝
- 成語拼音:
- dòng yí xū hè
- 成語解釋:
- 虛張聲勢,恐嚇威脅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蘇秦列傳》:“秦雖欲深入,則狼顧,恐韓魏之議其后也。是故洞疑虛喝,驕矜而不敢進。”
-
8
鼓噪而進
- 成語拼音:
- gǔ zào ér jìn
- 成語解釋:
- 鼓噪:擂鼓和吶喊。擂鼓吶喊,大張聲勢地向前沖去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哀公十七年》:“越子為左右句舉,使夜或左或右,鼓噪而進。”
-
9
以虛為實,以實為虛
- 成語拼音:
- yǐ xū wéi shí,yǐ shí wéi xū
- 成語解釋:
- 表面上很空虛,實際上作好了充分準備;表面看來準備很充分,實際上是虛張聲勢
- 成語出處:
-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32章:“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,深知逆賊狡計甚多,常常以虛為實,以實為虛。”
-
10
聲張勢厲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zhāng shì lì
- 成語解釋:
- 張:伸張,擴張;厲:猛烈。指聲勢烜赫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曾國藩《送謝吉人之官江左序》:“是時何坤柄國,聲張勢厲,家奴稱高車橫行都市無所憚。”
* 關于張聲的成語 形容張聲的成語 描述張聲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