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張開的成語 (14個)
-
1
張牙舞爪
- 成語拼音:
- zhāng yá wǔ zhǎo
- 成語解釋:
- 張:顯露;張開;張牙:張開嘴露著牙;舞:揮舞;揮動。原形容野獸兇猛的樣子。現多比喻敵人或壞人猖狂兇惡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敦煌變文集 孔子項托相問書》:“魚生三日游于江湖,龍生三日張牙舞爪。”
-
2
綱挈目張
- 成語拼音:
- gāng qiè mù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撒網時,舉起網上的大繩,所有網眼都張開。比喻抓住主要環節,以帶動其余;或抓住要領,條理分明。同“綱舉目張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魏源《道光丙戌海運記》:“于是南北并舉,綱挈目張。”
-
3
狼突鴟張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tū chī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像狼一樣奔突,像鷂鷹一樣張開翅膀。形容壞人猖狂囂張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林則徐《會諭澳同知再行諭餉義律繳土兇稿》:“如此狼突鴟張,豈能將就姑容,致貽民害。”
-
4
瞪目哆口
- 成語拼音:
- dèng mù chǐ kǒu
- 成語解釋:
- 睜大眼睛,張開嘴巴。形容驚呆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無名氏《帝城花樣 春珊傳》:“諸名士且搖玉柄麈尾,擎鐵如意,瞪目哆口如木雞。”
-
5
鼓舌揚唇
- 成語拼音:
- gǔ shé yáng chún
- 成語解釋:
- 轉動舌頭,張開嘴唇。形容開口說唱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張國賓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鼓舌揚唇,唱一年家春盡一年家春。”
-
6
鳥革翚飛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gé huī fēi
- 成語解釋:
- 革:鳥張翅;翚:羽毛五彩的野雞。如同鳥兒張開雙翼,野雞展翅飛翔一般。舊時形容宮室華麗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·小雅·斯干》:“如鳥斯革,如翚斯飛。”
-
7
白鶴晾翅
- 成語拼音:
- bái hè liàng chì
- 成語解釋:
- 太極拳的一個拳式,動作像站定的白鶴張開翅膀晾著
- 成語出處:
-
8
蚌鷸爭衡
- 成語拼音:
- bàng yù zhēng héng
- 成語解釋:
- 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都不相讓。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。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,便宜第三者
- 成語出處:
- 蔡寅《變鴉樓三十年詩征序》:“蚌鷸爭衡,魚龍曼衍,離奇變幻之局,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。”
-
9
大展宏圖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ǎn hóng tú
- 成語解釋:
- 大規模地實施宏偉遠大的計劃或抱負(展:把卷著的畫軸舒張開來;比喻實現;宏圖:比喻宏偉遠大的謀略或計劃)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為裴相公讓官表》:“啟中興之宏圖,當太平之昌歷。”
-
10
呵欠連天
- 成語拼音:
- hē qiàn lián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呵欠:困倦時往往情不自禁地張開大口吸氣的現象。不斷的打哈欠。①形容尚未睡醒。②比喻非常疲倦的樣子。亦作“哈氣連天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①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六:“春花也為起得早了,在小師父房里打盹,聽得家主婆叫響,呵欠連天,走到面前。”②又卷一:“眾人都被風顛得頭暈,個個是呵欠連天,不肯同去。”
-
11
舉綱持領
- 成語拼音:
- jǔ gāng chí lǐng
- 成語解釋:
- 舉:提出;綱:網的總繩;領:衣領。提起網的總繩,網眼就張開了;提起衣領一抖,衣服就順了。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王充《論衡·程材》:“舉綱持領,事無不定。”
-
12
鷸蚌相持
- 成語拼音:
- yù bàng xiāng chí
- 成語解釋:
- 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記載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都不相讓。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。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,便宜第三者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二折:“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,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。”
-
13
咬緊牙根
- 成語拼音:
- yǎo jǐn yá gēn
- 成語解釋:
- 緊緊地咬住牙,不張開嘴巴。形容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或忍受痛苦
- 成語出處:
- 梁斌《紅旗譜》第二卷:“他就咬緊牙根,恨恨地說:‘干,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!’”
-
14
咬起牙關
- 成語拼音:
- yǎo qǐ yá guān
- 成語解釋:
- 緊緊地咬住牙,不張開嘴巴。形容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或忍受痛苦
- 成語出處:
- 《紅旗譜》第二卷:“歇了一會,并沒有減輕疲乏,覺得身上潮濕得厲害,索性咬起牙關,一股勁地往前跑。”
* 關于張開的成語 形容張開的成語 描述張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