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彈琴的成語 (11個)
-
1
牛聽彈琴
- 成語拼音:
- niú tīng dàn qí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聽不懂。
- 成語出處:
- 瞿秋白《亂彈》:“現在,‘治于人的小人’,要想在無線電的播音里去聽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,自然是牛聽彈琴,一竅不通了。”
-
2
亂彈琴
- 成語拼音:
- luàn tán qí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胡扯或胡鬧。
- 成語出處:
-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該簡者你卻詳而不簡,該詳者你又簡而不詳。本末倒置,批評你還不愿意?亂彈琴!”
-
3
琴棋書畫
- 成語拼音:
- qín qí shū huà
- 成語解釋:
- 彈琴、弈棋、寫字、繪畫。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五:“唐高測,彭州人。聰明博識,文翰縱橫。至于天文歷數,琴棋書畫,長笛胡琴,率梁朝朱異之流。”
-
4
琴歌酒賦
- 成語拼音:
- qín gē jiǔ fù
- 成語解釋:
- 彈琴、唱歌、飲酒、賦詩。舊皆逸人、高士之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齊·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琴歌既斷,酒賦無續。”
-
5
三日不彈,手生荊棘
- 成語拼音:
- sān rì bù tán,shǒu shēng jīng jí
- 成語解釋:
- 彈:用手指撥弄。三天不彈琴,手就像長滿荊棘那樣不靈活。比喻技藝不經常練習,就會生疏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6回:“這果真是‘三日不彈,手生荊棘。’”
-
6
支策據梧
- 成語拼音:
- zhī cè jù wú
- 成語解釋:
- 語本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昭文之鼓琴也,師曠之枝策也,惠子之據梧也,三子之知,幾乎皆其盛者也,故載之末年。”此謂昭文彈琴、師曠持杖擊節、惠子倚在梧桐樹下辯論,三人的技藝幾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極,所以載譽于晚年。后以“支策據梧”形容用心勞神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本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昭文之鼓琴也,師曠之枝策也,惠子之據梧也,三子之知,幾乎皆其盛者也,故載之末年。”
-
7
對牛彈琴
- 成語拼音:
- duì niú tán qín
- 成語解釋:
-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;白費口舌(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(主要譏諷說話的人);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;對外行人說內行話。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牟融《理惑論》:“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聞,不合其耳矣。”
-
8
手揮目送
- 成語拼音:
- shǒu huī mù sòng
- 成語解釋:
- 手揮:揮動手指彈琴;目送:眼睛追視歸鴻。手眼并用,怎么想就怎么做。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,意在言外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稽康《四言贈兄秀才公穆入軍》詩:“目送歸鴻,手揮五弦,俯仰自得,游心太玄。”
-
9
弦歌不絕
- 成語拼音:
- xián gē bù jué
- 成語解釋:
- 弦歌:弦樂;絕:斷絕。彈琴唱歌的聲音不斷。比喻教學活動持續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在舉國鬧學潮的期間,只有神易大學的師生依然弦歌不絕的修業樂道。”
-
10
弦歌之聲
- 成語拼音:
- xián gē zhī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弦歌:弦樂。彈琴和唱歌的聲音。泛指教學活動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子之武城,聞弦歌之聲。”
-
11
弦歌之音
- 成語拼音:
- xián gē zhī yīn
- 成語解釋:
- 弦歌:弦樂。彈琴和唱歌的聲音。泛指教學活動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儒林列傳》:“高皇帝誅項籍,舉兵圍魯,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,弦歌之音不絕。”
* 關于彈琴的成語 形容彈琴的成語 描述彈琴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