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關于得到的成語 (280個)

    241

    天相吉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xiàng jí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相:保佑,幫助;吉人:善人。好人會天的幫助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施惠《幽閨記·兄弟彈冠》:“違和,天相吉人身痊可,卻望節飲食,休勞碌。”
    242

    天與人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yǔ rén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指帝王受命于天,并人民擁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‘然則舜有天下也,孰與之?’曰:‘天與之。’”
    243

    歪打正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āi dǎ zhèng zh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當;卻僥幸滿意的結果。歪:不正;著:擊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二回:“將藥煎中,打發晁大舍吃將下去,誰想歪打正著,又是楊太醫運氣好的時節,吃了藥就安穩睡了一覺。”
    244

    寤寐求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ù mèi qiú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迫切地希望某種事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”
    245

    無任之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rèn zhī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不做事或不會做事但祿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叢子·陳士義》:“子順相魏,改甓寵之官以事賢才;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。”
    246

    無為而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wéi ér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無為:無所作為;治:治理。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治理。原指舜當政的時候,沿襲堯的主張,不做絲毫改變。后泛指以德化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無為而治者,其舜也與?”
    247

    懸而未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án ér wèi j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直拖在那里,沒有解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中山《救國之急務》:“已將一切問題決定,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,懸而未決。”
    248

    朽骨重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ǔ gǔ zhòng r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已經腐朽的東西了新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轍《謝復官表》:“時雨既至,靡物不蒙,遂使死灰再然,朽骨重肉。”
    249

    虛受益,滿招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ū shòu yì,mǎn zhāo sǔ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虛:虛心;受:;益:好處;滿:自滿,驕傲;招:招惹;損:損害。自滿會招致損失,謙虛可以好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沂《秋星閣詩話·勸虛心》:“蓋虛受益,滿招損。心虛而后學進,學愈進,心愈虛,虛心者為學之門,亦為學之驗也。”
    250

    學無師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é wú shī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師承:相承的師法。學業沒有老師的指教傳授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黃庭堅《次韻秦覯過陳無已書院觀鄙句之作》詩:“我學少師承,坎井可窺底。”
    251

    心心念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xīn niàn n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心:指所有的心思;念念:指所有的念頭。心里老是想著。指想做某件事或某種東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69卷:“心心念念做將去。”
    252

    一報還一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i bào huan yi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認為做了怎幺樣的事,就有怎幺樣的報應。也指怎幺對待別人的,也就會怎幺樣的回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四折:“做冤仇能做毒,少不的一報還一報。”
    253

    一登龍門,身價十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dēng lóng mén,shēn jià shí b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忽然榮耀,從而身價倍增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白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一登龍門,則聲譽十倍。”
    254

    邀功討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āo gōng tǎo 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為好感或討人喜歡而去迎合某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15章:“另外,他對自己更不滿意的是,他的行為看來似乎是向少安一家人邀功討好一般!”
    255

    以火去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huǒ qù 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娥喜投火,用火驅趕飛蛾,蛾越多。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,只能相反的結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太平御史》卷九四四引《韓子》:“以火去蛾蛾愈多,以魚毆蠅蠅愈至。”
    256

    一壺千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hú qiā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壺:通“瓠”,瓠瓜,中空,能浮在水面。比喻東西雖然輕微,用的時候便十分珍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鹖冠子 學問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壺千金。貴賤無常,時物使然。”
    257

    羽翮已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ǔ hé yǐ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翮:鳥翼。羽毛已經豐滿。比喻已輔佐之人,勢力已壯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:“鴻鵠高飛,一舉千里,羽翮已就,橫絕四海。”
    258

    一介不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jiè bù q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介:一粒芥菜子,形容微小。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。形容廉潔、守法,不是自己應該的一點都不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一介不以與人,一介不以取諸人。”
    259

    緣名失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án míng sh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緣:循沿。從事物表面的名義出發去探求事物,沒有事物真實的本質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震奎閣碑》:“漢明以察為明,而梁武以弱為仁,皆緣名失實,去佛遠甚。”
    260

    意前筆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qián bǐ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先構思成熟,然后下筆,使意境充分表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衛鑠《筆陣圖》:“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,心手不齊,意后筆前者敗;若執筆遠而急,意前筆后者勝。”
    * 關于得到的成語 形容得到的成語 描述得到的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