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微不足道的成語 (25個)
-
1
積微成著
- 成語拼音:
- jī wēi chéng zhù
- 成語解釋:
- 微:細微;著:顯著。微不足道的事物,經過長期積累,就會變得顯著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夫盡小者大,積微成著,德至者色澤洽,行盡而聲問遠。”
-
2
積微致著
- 成語拼音:
- jī wēi zhì zhù
- 成語解釋:
- 積:集聚;微:細微;著:顯著。微不足道的事物,經過長期積累,就會變得顯著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疾廖》:“積微致著,累淺成深,鴻羽所以沉龍舟,群輕所以折勁軸。”
-
3
卑卑不足道
- 成語拼音:
- bēi bēi bù zú dào
- 成語解釋:
- 指卑微藐小,不值得一談。
- 成語出處:
- 太平天國 洪仁玕《英杰歸真》:“而世人不知。懵懵然以為崇德報功,向龜蛇而叩首,對木石而鞠躬,此多是猾聃詭譎,妖佛妄為,卑卑不足道也。”
-
4
渺不足道
- 成語拼音:
- miǎo bù zú dào
- 成語解釋:
- 非常微小,不值得一提
- 成語出處:
- 沙汀《老煙的故事》:“對于一個生活在空隙當中的人,卻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!”
-
5
微不足道
- 成語拼音:
- wēi bù zú dào
- 成語解釋:
- 指意義、價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。微:小;足:值得;道:談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閻爾梅《白耷山人文集》:“又好讀古人書,遇古人有氣誼、事功、文章者,輒慨然欣慕,其卑不足值者,心鄙夷之。”
-
6
蝸名蠅利
- 成語拼音:
- wō míng yíng lì
- 成語解釋:
- 蝸名:像蝸牛角那樣小的名聲。蒼蠅頭般的小利,蝸牛角樣的微名。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
- 成語出處:
- 金·劉志淵《行香子·李會首問道》詞:“妙道勤求,樂以忘憂。要蝸名蠅利心休。”
-
7
區區此心
- 成語拼音:
- qū qū cǐ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區區:微小,微薄。常作用謙詞。用來形容微不足道的一點心意或想法。亦作“區區之心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14回:“況區區此心,不為諸公所諒乎?”
-
8
蠅利蝸名
- 成語拼音:
- yíng lì wō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蝸名:像蝸牛角那樣小的名聲。蒼蠅頭般的小利,蝸牛角樣的微名。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盧炳《念奴嬌》:“回首蠅利蝸名,微官多誤,自笑塵生襪。”
-
9
浮名薄利
- 成語拼音:
- fú míng bó lì
- 成語解釋:
- 浮名:虛浮的名聲;薄利:微薄的利益。形容名利微不足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趙師俠《撲蝴蝶》:“一杯洗滌無余,萬事消磨去遠,浮名薄利休羨。”
-
10
九牛一毫
- 成語拼音:
- jiǔ niú yī háo
- 成語解釋:
-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。比喻極其微小,微不足道
- 成語出處:
- 陳毅《感事書懷》詩:“九牛一毫莫自夸,驕傲自滿必翻車。”
-
11
鄶下無譏
- 成語拼音:
- kuài xià wú jī
- 成語解釋:
- 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吳公子札來聘……為之歌《陳》,曰‘國無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鄶》以下無譏焉。”杜預注:“《鄶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聞此二國歌,不復譏論之,以其微也。”后以“鄶下無譏”言其微不足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吳公子札來聘……為之歌《陳》,曰‘國無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鄶》以下無譏焉。”杜預注:“《鄶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聞此二國歌,不復譏論之,以其微也。”
-
12
區區之心
- 成語拼音:
- qū qū zhī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區區;微小。微不足道的一點看法或觀點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卒復勾踐之仇,報魯國之羞,區區之心,竊慕此耳。”
-
13
蝸利蠅名
- 成語拼音:
- wō lì yíng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蝸牛角樣的小利;蒼蠅頭般的微名。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
- 成語出處:
- 金·王丹桂《春從天上來·贈首陽山李志樸》詞:“既悟塵緣,罷愛海恩山,蝸利蠅名。”
-
14
蠅名蝸利
- 成語拼音:
- yíng míng wō lì
- 成語解釋:
- 蒼蠅頭般微名,蝸牛角樣的小利。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陳汝元《金蓮記 郊遇》:“看這些蠅名蝸利,心腸熱憑誰淘洗。”
-
15
雞鳴狗盜
- 成語拼音:
- jī míng gǒu dào
- 成語解釋:
-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;也指具有這類技能的人。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當的行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游俠傳》:“皆藉王公之勢,競為游俠,雞鳴狗盜,無不賓禮。”
-
16
九牛一毛
- 成語拼音:
- jiǔ niú yī máo
- 成語解釋:
- 九:表示多數。許多牛身上的一根毛。比喻極大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誅,若九牛亡一毛,與螻蟻何以異?”
-
17
蚍蜉撼樹
- 成語拼音:
- pí fú hàn shù
- 成語解釋:
- 蚍蜉:一種大螞蟻;撼:搖動。螞蟻搖動樹木;比喻不自量力;企圖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動搖破壞強大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調張籍》詩:“蚍蜉撼大樹,可笑不自量。”
-
18
視人猶芥
- 成語拼音:
- shì rén yóu jiè
- 成語解釋:
- 芥:小草。把別人看得像小草一樣微不足道。形容高傲自大,瞧不起別人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刺驕》:“器滿意得,視人猶芥。”
-
19
土壤細流
- 成語拼音:
- tǔ rǎng xì li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李斯列傳》:“是以太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-
20
幺幺小丑
- 成語拼音:
- yāo mó xiǎo chǒu
- 成語解釋:
- 指微不足道的壞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梁啟超《新民說 論尚武》:“然極韓、岳、張、吳諸武臣之力,卒不能制幺幺小丑兀術之橫行。”
* 關于微不足道的成語 形容微不足道的成語 描述微不足道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