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微事的成語 (12個)
-
1
闡幽明微
- 成語拼音:
- chǎn yōu míng wēi
- 成語解釋:
- 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
- 成語出處:
-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孝子》:“司風教者,重務良多,無暇彰表,則闡幽明微。”
-
2
福生于微
- 成語拼音:
- fú shēng yú wēi
- 成語解釋:
- 微:小數名,長度為0.000001寸或圓度的六十分之一秒。福佑生于細微的小事件中
- 成語出處:
- 漢·劉向《說苑·談叢》:“福生于微,禍生于忽。日夜恐懼,唯恐不卒。”
-
3
敬小慎微
- 成語拼音:
- jìng xiǎo shèn wēi
- 成語解釋:
- 敬:謹慎小心;小、微:指細小、不起眼的東西。對細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謹慎的態度。形容待人處事非常謹慎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劉安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時,百射重戒,禍乃不滋。”
-
4
雞蟲得失
- 成語拼音:
- jī chóng dé shī
- 成語解釋:
- 像雞啄蟲、人縛雞那樣的得失問題。比喻細微的事情;無關緊要的得失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縛雞行》詩:“小奴縛雞向市賣,雞被縛急相喧爭。家中厭雞食蟲蟻,不知雞賣還遭烹。蟲雞于人何厚薄,吾叱奴人解其縛。雞蟲得失無了時,注目寒江倚山閣。”
-
5
明察秋毫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chá qiū háo
- 成語解釋:
- 明:明晰;察:看;觀察;秋毫: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;比喻極細微的事物、現象。目光犀利;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。形容人能洞察事理;不受欺蒙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
-
6
探奧索隱
- 成語拼音:
- tàn ào suǒ yǐn
- 成語解釋:
- 奧:深奧;隱:秘密。探索幽深隱微的事理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一卷:“生者不知其始,成者不見其終,探奧索隱,孰窺其宗?”
-
7
探幽窮賾
- 成語拼音:
- tàn yōu qióng zé
- 成語解釋:
- 幽:深;賾:幽深難見。探索深奧隱微的事理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潘岳傳》:“抽繹微言,啟發道直。探幽窮賾,故故知新。”
-
8
研精靜慮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īng jìng lǜ
- 成語解釋:
- 研究精微的事理,靜心思考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謝靈運《山居賦》:“研精靜慮,貞觀厥美。懷秋成章,含笑奏理。”
-
9
研幾探賾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ī tàn zé
- 成語解釋:
- 幾:隱微,事物苗頭;賾:幽深。研討隱微深奧的學問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經籍志》:“雖未能研幾探賾,窮極幽隱,庶乎弘道設教可以無遺闕焉。”
-
10
研幾析理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ī xī lǐ
- 成語解釋:
- 幾:隱微,事物苗頭。研究隱微的現象,分析精深的義理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權德輿《齊成公神道碑銘序》:“凡所論著,皆研幾析理,弘雅夷遠。”
* 關于微事的成語 形容微事的成語 描述微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