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心口不一的成語 (7個)
-
1
心口不一
- 成語拼音:
- xīn kǒu bù yī
- 成語解釋:
- 心里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。形容人的虛偽、詭詐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82回:“我是這們個直性子,希罕就說希罕,不是這們心口不一的。”
-
2
口是心非
- 成語拼音:
- kǒu shì xīn fēi
- 成語解釋:
- 心口不一致;口上說一套;心里想一套。形容心口不一致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葛洪《抱樸子 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異辭。”
-
3
言不由衷
- 成語拼音:
- yán bù yóu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由:從;衷:內心。話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;即說的話不是出于真心實意;指心口不一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三年》: 信不由中,質無益也。楊伯峻注:“人言為信,中同衷。”
-
4
口不應心
- 成語拼音:
- kǒu bù yì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應:符合。嘴里說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說,卻又口不應心,做下那事!”
-
5
心不應口
- 成語拼音:
- xīn bù yīng kǒu
- 成語解釋:
- 心里想的和嘴里說的不一致。謂為人虛偽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楊德芳《步步嬌·閨怨》曲:“恨他心不應口,把歡娛翻成僝僽。情兒泛泛,渾如江水流。”
-
6
詩禮發冢
- 成語拼音:
- shī lǐ fā zhǒng
- 成語解釋:
- 冢:墳墓;發冢:盜墓。儒生們用詩禮之教來盜墓。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儒以《詩》《禮》發冢。”
-
7
詩書發冢
- 成語拼音:
- shī shū fà zhǒ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外物》:“儒以詩禮發冢。”
* 關于心口不一的成語 形容心口不一的成語 描述心口不一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