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心領的成語 (9個)
-
1
心領神悟
- 成語拼音:
- xīn lǐng shén wù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心領神會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經典常談·四書》:“會讀書的,細加玩賞,自然能心領神悟,終身受用不盡。”
-
2
心領意會
- 成語拼音:
- xīn lǐng yì hu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心領神會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鄒韜奮《經歷》:“他們不許用帝國主義,所以各報遇著這個名詞,總是寫作‘××主義’,讀者看得慣了,也就心領意會。”
-
3
神領意造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lǐng yì zào
- 成語解釋:
- 謂用心神領會和創造藝術形象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沈括《夢溪筆談·書畫》:“神領意造,恍然見其有人禽草木飛動往來之象,了然在目。”
-
4
心領神會
- 成語拼音:
- xīn lǐng shén hu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對方沒有明說;心里已經領會。領:領會;會: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田穎《游雁蕩山記》:“將午,始到古寺,老僧清高延坐禪房,與之辯論心性切實之學,彼已心領神會。”
-
5
讀書得間
- 成語拼音:
- dú shū dé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間:間隙。比喻竅門。讀書得了竅門。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,心領神會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54回:“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!你說的一點不錯。”
-
6
可以意會,不可言傳
- 成語拼音:
- kě yǐ yì huì,bù kě yán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會:領會,理解。只能心領神會,無法用語言來表達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大魁《論文偶記》:“凡行文多寡短長,抑揚高下,無一定之律,而有一定之妙,可以意會,而不可以言傳。”
-
7
破顏微笑
- 成語拼音:
- pò yán wēi xià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心領神會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》:“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于金婆羅華,各各頂禮佛足,退坐一面。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,瞬目揚眉,示諸大眾,默然毋措。有迦葉破顏微笑。”
-
8
心有靈犀
- 成語拼音:
- xīn yǒu líng xī
- 成語解釋:
- 靈犀:靈獸犀牛。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。現多比喻比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商隱《無題》詩:“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。”
-
9
心有靈犀一點通
- 成語拼音:
- 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戀愛著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。現多比喻雙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。靈犀:古人說犀牛是一種靈獸;它的角上有條白紋從角尖通向頭腦;感應靈敏;所以稱靈犀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商隱《無題》詩:“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。”
* 關于心領的成語 形容心領的成語 描述心領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