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忌諱的成語 (16個)
-
1
百無禁忌
- 成語拼音:
- bǎi wú jìn jì
- 成語解釋:
- 百:一切;禁忌:忌諱。無論什么都不忌諱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61回:“若是遇見個正經朋友,山向利與不利,穴口開與不開,選擇日子,便周章的百無禁忌。”
-
2
出言無忌
- 成語拼音:
- chū yán wú jì
- 成語解釋:
- 出言:說話;忌:忌憚。說話沒有忌諱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司馬貌雖然出言無忌,但此人因才高運蹇,抑郁不平。”
-
3
諱疾忌醫
- 成語拼音:
- huì jí jì yī
- 成語解釋:
- 諱:忌諱;疾:疾病;忌:怕。有病不肯說;又怕見醫生;不愿醫治。比喻掩飾缺點;不愿改正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周敦頤《周子通書 過》:“今人有過,不喜人規,如護疾而忌醫,寧滅其身而無悟也。”
-
4
無所忌諱
- 成語拼音:
- wú suǒ jì huì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什么顧慮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種放《退士傳》:“《皮氏文藪》,陸氏叢書,皆句句明白,剔奸塞回,無所忌諱。”
-
5
入門問諱
- 成語拼音:
- rù mén wèn huì
- 成語解釋:
- 古代去拜訪人,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,以便談話時避諱。也泛指問清楚有什么忌諱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入竟而問禁,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。”孔穎達疏:“‘入門而問諱 ’者,門,主人之門;諱,主人祖先君名,宜先知之,欲為避之也。”
-
6
不諱之門
- 成語拼音:
- bù huì zhī mén
- 成語解釋:
- 諱:忌諱。指說話可以直言不諱的地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劉向《說苑 君道》:“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,規諫必開不諱之門。”
-
7
無庸諱言
- 成語拼音:
- wú yōng huì yán
- 成語解釋:
- 不必忌諱這樣說。
- 成語出處:
- 周恩來《關于亞非會議的報告》:“亞非各國在社會制度方面的差異是無庸諱言的。”
-
8
直言不諱
- 成語拼音:
- zhí yán bù huì
- 成語解釋:
- 直率地講話;毫不隱諱(諱:忌諱;隱諱)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劉波傳》:“臣鑒先征,竊惟今事,是以敢肆狂瞽,直言無諱。”
-
9
正言不諱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yán bù huì
- 成語解釋:
- 說話爽直,毫無忌諱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?”
-
10
百無所忌
- 成語拼音:
- bǎi wú suǒ jì
- 成語解釋:
- 百:一切;忌:忌諱。什么都不忌諱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75卷:“藥成之后,百無所忌。”
-
11
童言無忌
- 成語拼音:
- tóng yán wú jì
- 成語解釋:
- 忌:忌諱。兒童講話誠實,縱出不吉之言,無須見怪。譏人說話幼稚可笑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家》:“老太爺因為覺群在堂屋里說了不吉利的話,便寫了‘童言無忌,大吉大利’的紅紙條,拿出來貼在門柱上。”
-
12
以言為諱
- 成語拼音:
- yǐ yán wéi huì
- 成語解釋:
- 謂人們把說話當作忌諱。形容統治階級對言論箝制之嚴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間者愚民上疏,多觸不急之法,或下廷尉,而死者眾。自陽朔以來,天下以言為諱,朝廷尤甚。”顏師古注:“妨人之口,法禁嚴切。”
-
13
轉喉觸諱
- 成語拼音:
- zhuǎn hóu chù huì
- 成語解釋:
- 謂一說話或一寫文章就觸犯忌諱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各有主張,私立名字,捩手覆羹,轉喉觸諱。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、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
-
14
觸禁犯忌
- 成語拼音:
- chù jìn fàn jì
- 成語解釋:
- 觸:觸犯;禁:禁令;忌:忌諱。觸犯了禁令和忌諱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40卷:“夫立功德者,不得觸禁犯忌,當與身神相和。”
-
15
論甘忌辛
- 成語拼音:
- lùn gān jì xīn
- 成語解釋:
- 說到甘甜的就忌諱辛辣的。比喻有所好而偏執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梁·江淹《雜體》詩序:“至于世之諸賢,各滯所迷,莫不論甘而忌辛,好丹而非素。”
-
16
青口白舌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kǒu bái shé
- 成語解釋:
- 指說話不知輕重,觸犯忌諱。
- 成語出處:
- 洪深《五奎橋》第一幕:“這樣的好風水,保橋還來不及呢!豈可青口白舌,輕易說拆去么?”
* 關于忌諱的成語 形容忌諱的成語 描述忌諱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