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思緒的成語 (14個)
-
1
浮想聯翩
- 成語拼音:
- fú xiǎng lián piān
- 成語解釋:
- 浮想:漂浮變幻的想象。聯翩:鳥飛的樣子;比喻連續不斷。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鳥飛一樣。指思緒連續不斷地涌現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陸機《文賦》:“浮藻聯翩,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。”
-
2
心煩意亂
- 成語拼音:
- xīn fán yì luàn
- 成語解釋:
- 心情煩躁;思緒紛亂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。煩:煩躁;意:心緒;心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屈原《楚辭 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三年,不得復見,竭智盡忠,蔽鄣于讒,心煩意亂,不知所從。”
-
3
千愁萬緒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chóu wàn xù
- 成語解釋:
- 許許多多憂愁和思緒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柳永《女冠子》:“好天良夜,無端惹起千愁萬緒。”
-
4
思若泉涌
- 成語拼音:
- sī ruò quán yǒng
- 成語解釋:
- 思:思緒,文思。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。形容文思豐富敏捷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禹偁《謝賜御制月詩表》:“伏惟尊號皇帝陛下精心六義,思若泉涌,銳意萬機,居多暇曰。”
-
5
思若涌泉
- 成語拼音:
- sī ruò yǒng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思:思緒,文思。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。形容文思豐富敏捷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曹植《王仲宣誄》:“強記冶聞,幽贊微言;文若春華,思若涌泉。”
-
6
哀思如潮
- 成語拼音:
- āi sī rú cháo
- 成語解釋:
- 哀傷的思緒如同潮涌一般。形容極度悲痛。
- 成語出處:
- 京劇《平原作戰》第五場:“哀思如潮熱淚灑,平川有邊仇無涯。”
-
7
意攘心勞
- 成語拼音:
- yì rǎng xīn láo
- 成語解釋:
- 攘:擾亂。思緒不安,心中感動勞累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三化邯鄲》第二折:“盧生也,也是你三生累積功千劫,教我一夜思量計萬條,意攘心勞。”
-
8
輾轉伏枕
- 成語拼音:
- zhǎn zhuǎn fú zhěn
- 成語解釋:
- 輾轉:同“展轉”,形容心有所思,臥不安席的樣子;伏枕:伏臥在枕頭上。形容思緒過多,不能入睡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陳風·澤陂》:“寤寐無為,輾轉伏枕。”
-
9
不絕如線
- 成語拼音:
- bù jué rú xian
- 成語解釋:
- 絕:斷。形容局勢危急,像差點要斷掉的線一樣;也形容聲音思緒微弱
- 成語出處:
- 《公羊傳 僖公四年》:“南夷與北狄交,中國不絕若線。”何休注:“線,縫帛縷,以喻微也。”
-
10
春蠶抽絲
- 成語拼音:
- chūn cán chōu sī
- 成語解釋:
- 蠶:昆蟲名;抽:拔出。形容人的思緒、言談牽扯無盡
- 成語出處:
- 陳波《漫談聊天》:“聊起來也定會如春蠶抽絲,而總無盡意吧。”
-
11
紛紛擾擾
- 成語拼音:
- fēn fēn rǎo rǎo
- 成語解釋:
- 凌亂的樣子。也形容思緒紛亂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宋玉《神女賦 序》:“精神恍惚,若有所喜,紛紛擾擾,未知何意。”
-
12
更長夢短
- 成語拼音:
- gēng cháng mèng duǎn
- 成語解釋:
- 更:舊時夜間計時單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約兩個小時;更長:指漫漫長夜;夢短:指睡眠不踏實,極易醒。形容思緒煩亂,很難入眠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〈清腔類·步步嬌〉》:“可憐正凄涼正眠,冷清清把紗窗半掩,更長夢短使人愁悶添。”
-
13
臨風對月
- 成語拼音:
- lín fēng duì yuè
- 成語解釋:
- 面對清風明月。形容所處的景色非常容易引發人的思緒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丘處機《沁園春·示眾》詞:“向碧巖古洞,完全性命,臨風對月,笑傲希夷。”
-
14
七撈八攘
- 成語拼音:
- qī lāo bā rǎng
- 成語解釋:
- 到處撈摸擾攘。形容思緒紛亂不寧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59卷:“若存得此心,則氣常時清……睡夢里亦七撈八攘,如井水不打便清,只管去打便濁了。”
* 關于思緒的成語 形容思緒的成語 描述思緒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