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情急的成語 (13個)
-
1
急不可待
- 成語拼音:
- jí bù kě dài
- 成語解釋:
- 急:緊急;迫切;待:等待。急迫得不能再等待。形容心情急切難耐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青蛾》:“逆害飲食,但思魚羹,而近地則無,百里外始可購致。時廝騎皆被差遣,生性純孝,急不可待,懷貲獨往。”
-
2
情急智生
- 成語拼音:
- qíng jí zhì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情況緊急時;突然想出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2回:“湯升情急智生,忽然想出一條注意。”
-
3
燃眉之急
- 成語拼音:
- rán méi zhī jí
- 成語解釋:
- 燃眉:火燒眉毛。火燒眉毛那樣地緊急。比喻事情非常急迫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獻通考 市糴二》:“元祐初,溫公入相,諸賢并進用,革新法之病民者,如救眉燃,青苗、助役其尤也。”
-
4
躍躍欲試
- 成語拼音:
- yuè yuè yù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躍躍:急于要動的樣子。心情急切地想試一試。形容對某事情非常有興致;急切想試試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一席說,說得唐兒亂子心癢難抓,躍躍欲試。”
-
5
口不擇言
- 成語拼音:
- kǒu bù zé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指情急時說話不能正確用詞表達或指說話隨便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 魏艾陵伯子華傳》:“性甚褊急,當其急也,口不擇言,手自捶擊。”
-
6
窮寇勿迫
- 成語拼音:
- qióng kòu wù pò
- 成語解釋:
- 窮寇:勢窮力竭的敵人。對陷于絕境中的敵人,不要追迫太急,以防敵人情急反撲,造成自己不應有的損失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孫武《孫子·軍爭》:“歸師勿遏,圍師必闕,窮寇勿迫,此用兵之法也。”
-
7
巴巴劫劫
- 成語拼音:
- bā bā jié jié
- 成語解釋:
- 指心情急切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狄君厚《介子推》第四折:“道他巴巴劫劫背著主公,破破碌碌踐紅塵。”
-
8
不汲汲于富貴
- 成語拼音:
- bù jí jí yú fù guì
- 成語解釋:
- 汲汲:心情急切。不迫切追求富貴。指人清高,安于清貧生活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揚雄傳》:“不汲汲于富貴,不戚戚于貧賤。”
-
9
撮鹽入火
- 成語拼音:
- cuō yán rù huǒ
- 成語解釋:
- 撮:以指取物。鹽一放在火里就爆裂。比喻性情急躁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待去呵,小姐性兒撮鹽入火。”
-
10
窮寇莫追
- 成語拼音:
- qióng kòu mò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窮寇:走投無路的敵人。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,以免敵人情急反撲,造成自己的損失。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 軍爭》:“窮寇勿迫,此用兵之法也。”
-
11
窮寇勿追
- 成語拼音:
- qióng kòu wù zhuī
- 成語解釋:
- 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,以免敵人情急反撲,造成自己的損失。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軍爭》:“歸師勿遏,圍師必闕,窮寇勿迫,此用兵之法也。”
-
12
枕戈待旦
- 成語拼音:
- zhěn gē dài dàn
- 成語解釋:
- 戈:古代的一種兵器;和“矛”相似;旦:天亮。枕著武器躺著;等待天亮。形容殺敵心情急切;毫不松懈;時刻準備迎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劉琨傳》:“吾枕戈待旦,志梟逆虜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”
-
13
孜孜汲汲
- 成語拼音:
- zī zī jí jí
- 成語解釋:
- 心情急切、勤勉不懈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陸贄《論關中事宜狀》:“陛下可不追鑒往事,惟新令圖,循偏廢之柄以靖人,復倒持之權以固國!而乃孜孜汲汲,極思勞神,循無已之求,望難必之效。”
* 關于情急的成語 形容情急的成語 描述情急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