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成問題的成語 (9個)
-
1
大題小作
- 成語拼音:
- dà tí xiǎo zuò
- 成語解釋:
- 將磊韙寫成小文章。比喻把重大問題當作小事情來處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讀〈套不住的手〉》:“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作,而是大題小作,篇幅不長,而意義很大。”
-
2
依阿兩可
- 成語拼音:
- yī ē liǎng kě
- 成語解釋:
- 依:贊成;阿:不贊成。贊成或不贊成都行。指對問題沒有明確的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唐紀·憲宗元和四年》:“茍求便身,率為依阿兩可之言。”
-
3
兵無常形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wú chá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用兵無一成不變的形勢。指辦事要因時、因地制宜,具體問題要用具體辦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 計》“兵者,詭道也”三國 魏 曹操注:“兵無常形,以詭詐為道。”
-
4
涓涓不壅,終為江河
- 成語拼音:
- juān juān bù yōng,zhōng wéi jiāng hé
- 成語解釋:
- 壅:堵塞。細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,終將匯合成為大江大河。比喻對細小或剛剛萌芽的問題不加注意或糾正,就會釀成大的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王肅《孔子家語·觀周》:“涓涓不壅,終為江河,綿綿不絕,或成網羅。”
-
5
錦囊妙計
- 成語拼音:
- jǐn náng miào jì
- 成語解釋:
- 錦: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;錦囊:用錦做成的袋子。原指封在錦囊中的神機妙策;現比喻能及時解決危急或疑難問題的好辦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4回:“汝保主公入吳,當領此三個錦囊。囊中有三條妙計,依次而行。”
-
6
教條主義
- 成語拼音:
- jiào tiáo zh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,只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、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矛盾論》:“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,就是,一方面,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,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。”
-
7
靈丹妙藥
- 成語拼音:
- líng dān miào yào
- 成語解釋:
- 丹:按藥方制成的顆粒狀或粉末狀的中藥;或是精煉的成藥;靈丹:靈驗;妙:指有特殊效力。能醫治百病的靈驗有效的藥。比喻能解決問題的好辦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二折:“靈丹妙藥都不用,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蔥。”
-
8
依違兩可
- 成語拼音:
- yī wéi liǎng kě
- 成語解釋:
- 依:贊成;違:反對;兩可:二者都可以。指對問題態度猶豫,沒有確定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 方從哲傳》:“舉朝力爭,從哲依違兩可。”
-
9
一文錢難倒英雄漢
- 成語拼音:
- yī wén qián nán dǎo yīng xióng h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個很小的困難卻使一個很大的事情無法進行,無法完成。也指一個很有本事的人,面對一個小問題而束手無策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9回:“天下事只怕沒得銀錢,便是俗語說得好:‘一文錢難倒英雄漢’。”
* 關于成問題的成語 形容成問題的成語 描述成問題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