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才思的成語 (19個)
-
1
思如涌泉
- 成語拼音:
- sī rú yǒng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。形容人的才思敏捷,才力充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蘇颋傳》:“舍人思如涌泉,嶠所不及也。”
-
2
江淹才盡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yān cái jìn
- 成語解釋:
- 南朝梁江淹,少有文名,世稱江郎。晚年詩文無佳句,時人謂之才盡。后來常用“江淹才盡”比喻才思衰退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鐘嶸《詩品》:“爾后為詩,不復成語,故世傳‘江淹才盡’。”
-
3
才高七步
- 成語拼音:
- cái gāo qī bù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才思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文帝(曹丕)嘗令東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詩,不成者行大法;應聲便為詩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為汁;箕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”
-
4
江淹夢筆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yān mèng bǐ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南朝梁江淹夜夢郭璞索還五色筆,爾后為詩遂無佳句。后因以“江淹夢筆”喻才思減退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白樸《惱煞人》:“宋玉悲秋愁悶,江淹夢筆寂寞,人間豈無成與破。”
-
5
須彌芥子
- 成語拼音:
- xū mí jiè zǐ
- 成語解釋:
- 意思是偌大一個須彌山塞進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剛剛合適。形容佛法無邊,神通廣大。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,才思出眾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維摩經不思議品》:“若菩薩住是解脫者,以須彌之高廣,內芥子中,無所增減。”
-
6
倚馬長才
- 成語拼音:
- yǐ mǎ cháng cái
- 成語解釋:
- 倚:靠著。比喻才思敏捷,文章寫得快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67回:“兩人不來多嘴,全憑那斫輪老手徐世昌,及倚馬長才王式通,悉心研究……”
-
7
縱橫馳騁
- 成語拼音:
- zòng héng chí chěng
- 成語解釋:
- 縱:南北方向;橫:東西方向;馳騁:縱馬疾馳。不受阻擋地往來奔馳。形容英勇戰斗,所向無敵。也比喻寫作上才思奔放,意到筆隨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謝堯仁《張于湖先生集序》:“以至唐末諸詩人,雕肝琢肺,求工于一言一字間,在于人力固可以無恨,而概之前數公縱橫馳騁之才,則又有間矣。”
-
8
下筆有神
- 成語拼音:
- xià bǐ yǒu shén
- 成語解釋:
- 寫起文章來,文思泉涌,如有神力。形容才思敏捷,文章寫得又快又好。亦作“下筆如神”、“下筆如有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王勃《綿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際飛文,想群眾之不讓;一言留贈,知下筆之有神。”
-
9
援筆立成
- 成語拼音:
- yuán bǐ lì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援筆:拿筆。拿起筆立刻寫成。形容才思敏捷。亦作“援筆成章”、“援筆而就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史·蔡景歷傳》:“召令草檄,景歷援筆立成,辭義感激,事皆稱旨。”
-
10
倚馬千言
- 成語拼音:
- yǐ mǎ qiān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倚馬:靠著戰馬。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,千言立就。形容才思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桓宣武[桓溫]北征,袁虎時從,被責免官。會須露布文,喚袁[袁宏]倚馬前令作。手不掇筆,俄得七紙,殊可觀。”
-
11
彩筆生花
- 成語拼音:
- cǎi bǐ shēng huā
- 成語解釋:
- 生花:長出花來。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
- 成語出處:
- 元 湯式《賞花時 戲賀友人新娶》:“翠袖分香行處有,彩筆生花夢境熟。”
-
12
立馬萬言
- 成語拼音:
- lì mǎ wàn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倚靠在馬旁,馬上寫成一篇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王十朋《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書》:“唐翰林應長庚之夢,世號謫仙人,立馬萬言,而文章為天下之法。”
-
13
立掃千言
- 成語拼音:
- lì sǎo qiān yán
- 成語解釋:
- 立:即時;掃:迅速掠過。比喻才思敏捷,文章寫得快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湯顯祖《還魂記·耽試》:“風檐寸晷,立掃千言,可敬可敬!”
-
14
七步八叉
- 成語拼音:
- qī bù bā chā
- 成語解釋:
- 相傳曹植七步成詩,溫庭筠凡八叉手而賦成八韻,后因以“七步八叉”形容才思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7回:“七步八叉,具有成例;古人擊缽催詩,我要擊缽了。”
-
15
脫口成章
- 成語拼音:
- tuō kǒu chéng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出口便成文章。喻才思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黃州再祭文與可文》:“藝學之多,蔚如秋蕢。脫口成章,粲莫可耘。”
-
16
五步成詩
- 成語拼音:
- wǔ bù chéng shī
- 成語解釋:
- 唐史青能五步成詩。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。清沈炳震《唐詩金粉·敏悟》:“青上書自薦能詩,云: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。’明皇試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籠等詩,應口而出。上稱賞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應詔賦得除夜》一首,見《全唐詩》卷一一五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沈炳震《唐詩金粉·敏悟》:“青上書自薦能詩,云: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。’明皇試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籠等詩,應口而出。上稱賞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應詔賦得除夜》一首,見《全唐詩》卷一一五。
-
17
洋洋灑灑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yáng sǎ sǎ
- 成語解釋:
- 灑灑:連綿不斷的樣子。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長或談話連綿不斷。也形容才思充沛;寫起來很暢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 凡例》:“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灑灑文字。”
-
18
走筆題詩
- 成語拼音:
- zǒu bǐ tí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走筆:筆劃得很快,指快速地寫;題:寫。形容才思敏捷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馬致遠《青山淚》第四折:“……愛他那走筆題詩,出口成章。”
-
19
著手成春
- 成語拼音:
-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
- 成語解釋:
- 一動手便有了春意。比喻詩人、畫家才思高雅;也比喻醫生醫術高明。著:接觸;挨上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,俱道適往,著手成春。如逢花開,如瞻歲新。”
* 關于才思的成語 形容才思的成語 描述才思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