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支配的成語 (9個)
-
1
花甲之年
- 成語拼音:
- huā jiǎ zhī nián
- 成語解釋:
- 花甲: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為紀年;六十年為一花甲;也叫做一個甲子;花甲;指干支名號錯綜參差。指六十歲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計有功《唐詩紀事》:“對酒曰:‘手挼六十花甲子,循環落落如弄珠。’”
-
2
俯仰由人
- 成語拼音:
- fǔ yǎng yóu rén
- 成語解釋:
- 集仰:低頭和抬頭,泛指一舉一動。比喻一切受人支配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 元好問《論詩》:“縱橫自有凌云筆,俯仰隨人亦可憐。”
-
3
鬼迷心竅
- 成語拼音:
- guǐ mí xīn qiào
- 成語解釋:
- 竅:孔穴。古人認為心有好幾竅;竅不通;人就糊涂。鬼迷住了心竅。比喻受錯誤認識支配而糊涂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61回:“一時鬼迷心竅,后悔不及。”
-
4
鬼使神差
- 成語拼音:
- guǐ shǐ shén chāi
- 成語解釋:
- 鬼神暗中支配著。比喻行動不由自主;事出意外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四折:“也不是提魚穿柳歡心大,也不是鬼使神差。”
-
5
呼風喚雨
- 成語拼音:
- hū fēng huàn yǔ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;可以呼喚風雨。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孔覿《罨溪行》:“罨畫溪頭鳥鳥樂,呼風喚雨不能休。”
-
6
雞口牛后
- 成語拼音:
- jī kǒu niú hòu
- 成語解釋:
-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韓策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”
-
7
驢前馬后
- 成語拼音:
- lǘ qián mǎ hò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良價禪師》:“苦哉苦哉,今時人例皆如此,只是認得驢前馬后將為自己,佛法平沉,此之是也。”
-
8
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
- 成語拼音:
- nìng wéi jī kǒu,bù wéi niú hòu
- 成語解釋:
- 牛后:牛的肛門。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乎?”
-
9
牽著鼻子走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zhé bí zǐ zǒu
- 成語解釋:
- 牛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的。比喻受人支配,盲目地聽命于人
- 成語出處:
- 劉白羽《第二個太陽》第九章:“不能打草驚蛇,不能讓敵人牽住鼻子走,這是兵家最忌!”
* 關于支配的成語 形容支配的成語 描述支配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