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敦厚的成語 (12個)
-
1
敦詩說禮
- 成語拼音:
- dūn shī shuō lǐ
- 成語解釋:
- 敦:敦厚。詩:《詩經》。誠懇地學《詩》,大力講《禮》。舊時統治階級表示要按照《詩經》溫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禮的規定辦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許地山《在費總理的客廳里》:“假使人來查辦,一領他們到這敦詩說禮之堂來看看,捐冊、帳本、褒獎狀……他們還能指摘什么?”
-
2
溫柔敦厚
- 成語拼音:
- wēn róu dūn hòu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態度溫和;樸實厚道。后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。溫柔:溫和柔順;敦:誠懇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經解》:“入其國,其教不可知也,其為人也,溫柔敦厚,《詩》教也。”
-
3
民淳俗厚
- 成語拼音:
- mín chún sú hòu
- 成語解釋:
- 民風質樸敦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宋濂《敦睦堂記》:“海東之邑,聞有民淳俗厚如鄒、魯,必張氏之化也歟!”
-
4
敦風厲俗
- 成語拼音:
- dūn fēng lì sú
- 成語解釋:
- 使民風純樸敦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 郭祚傳》:“是以先王沿物之情,為之軌法,故八刑備于昔典,奸律炳于來制,皆所以謀其始跡,訪厥成罪,敦風厲俗,永資世范者也。”
-
5
敦世厲俗
- 成語拼音:
- dūn shì lì sú
- 成語解釋:
- 使民俗敦厚,世風振興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御試制科策》:“欲興利除害,則無其人,欲敦世厲俗,則無其具。”
-
6
敦龐之樸
- 成語拼音:
- dūn páng zhī pǔ
- 成語解釋:
- 敦龐:敦厚;樸:未加工的。形容質樸敦厚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王充《論衡·自紀》:“沒華虛之文,有敦龐之樸。”
-
7
厚重少文
- 成語拼音:
- hòu zhòng shǎo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厚重:敦厚穩重;文:文采。形容人穩重敦厚,質樸平實
- 成語出處:
- 《余嘉錫論文學雜著·釋傖楚》:“機云入洛,厭北人厚重少文,嗜羊棗而啖酥酪,不如南方之莼羹魚膾,輒目之為傖父。”
-
8
重厚少文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hòu shǎo wén
- 成語解釋:
-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飾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已而呂后問:‘階下百歲后,蕭相國即死,令誰代之?’上曰:‘曹參可。’問其次,上曰:‘……陳平智有余,然難以獨任。周勃重厚少文,然安劉氏者必勃也,可令為太尉。’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已而呂后問:‘階下百歲后,蕭相國即死,令誰代之?’上曰:‘曹參可。’問其次,上曰:‘……陳平智有余,然難以獨任。周勃重厚少文,然安劉氏者必勃也,可令為太尉。’”
-
9
抱素懷樸
- 成語拼音:
- bào sù huái pǔ
- 成語解釋:
- 抱:胸懷;素:質樸;樸:敦厚。指風俗敦厚,人心質樸
- 成語出處:
- 《樂府詩集·郊廟歌辭一》:“易亂除邪,革正異俗,兆民反本,抱素懷樸。”
-
10
晬面盎背
- 成語拼音:
- chén miàn àng bèi
- 成語解釋:
- 謂德性表現于外,而有溫潤之貌,敦厚之態。指有德者的儀態。語本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義利智根于心。其生色也,睟然見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體,四體不言而喻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其生色也,晬然見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體,四體不言而喻。”
-
11
樸訥誠篤
- 成語拼音:
- pǔ nè chéng dǔ
- 成語解釋:
- 為人樸實敦厚,不善言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聊齋志異 蕙芳》:“馬生其名混,其業褻,蕙芳奚取哉?于此見仙人之貴樸訥誠篤也。”
-
12
睟面盎背
- 成語拼音:
- suì miàn àng bèi
- 成語解釋:
- 指德性表現于外,而有溫潤之貌,敦厚之態。指有德者的儀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義利智根於心。其生色也,睟然見於面,盎於背,施於四體,四體不言而喻。”
* 關于敦厚的成語 形容敦厚的成語 描述敦厚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