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斥責的成語 (7個)
-
1
狗膽包天
- 成語拼音:
- gǒu dǎn bāo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斥責別人膽子太大,敢于胡作非為
- 成語出處:
- 《解放日報》1981年5月12日:“你真是狗膽包天,竟敢捉弄起我們來了!”
-
2
戟指怒目
- 成語拼音:
- jǐ zhǐ nǔ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著人,瞪著眼。形容大怒時斥責人的神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馬輅《國共和談演義》第六回:“張學良還要解釋,蔣早氣得七竅生煙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
-
3
無父無君
- 成語拼音:
- wú fù wú jūn
- 成語解釋:
- 孟軻斥責墨翟、楊朱之語。后以譏刺無倫常者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楊氏為我,是無君也;墨氏兼愛,是無父也。無父無君,是禽獸也。”
-
4
興師見罪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shī jiàn zuì
- 成語解釋:
- 興師:起兵。發動軍隊,聲討罪過。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衣錦還鄉》第一折:“今有沛公無禮,他先入關中,封秦府庫,改秦苛法,某欲興師見罪。”
-
5
興師問罪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shī wèn zuì
- 成語解釋:
- 宣布對方罪狀;發兵討伐。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。興、動:發動;師:軍隊;眾:大隊人馬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:“元昊乃改元,制衣冠禮樂,下令國中,悉用蕃書、胡禮,自稱大夏。朝廷興師問罪。”
-
6
攢鋒聚鏑
- 成語拼音:
- zǎn fēng jù dí
- 成語解釋:
- 受到眾多的刀箭圍攻。比喻備受輿論斥責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·科場二·宰相子應舉》:“四明在位久,卒被惡聲以去,歸里至與璽丞不相見。初不難借其子以市公,終于攢鋒聚鏑,受前人未有之彈射。”
-
7
彰善癉惡
- 成語拼音:
- zhāng shàn dàn è
- 成語解釋:
- 彰:表明、顯揚;癉:憎恨。表揚好的,斥責惡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畢命》:“旌別淑慝,表厥宅里,彰善癉惡,樹之風聲。”
* 關于斥責的成語 形容斥責的成語 描述斥責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