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方向的成語 (59個)
-
1
順風扯旗
- 成語拼音:
- shùn fēng chě qí
- 成語解釋:
- 順;趨向同一方向。順著風向扯起旗子。比喻因勢乘便行事
- 成語出處:
- 馮志《敵后武工隊》第26章:“一塊濃黒的云彩,順風扯旗地從西北方向飛過來。”
-
2
大政方針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èng fā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重大的政策與措施,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指針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8回:“頗欲展施抱負,造成一法制國,所以一經就任,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,擬向國會宣布。”
-
3
昏頭轉向
- 成語拼音:
- hūn tóu zhuǎ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頭腦發昏,迷失方向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·智破六合城》:“逃啊,逃啊,昏頭轉向,一頭沖到個塘里,淹死了。”
-
4
蒙頭轉向
- 成語拼音:
- mēng tóu zhuà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蒙:迷糊;昏迷;轉向:迷失方向。形容頭腦昏迷;不清晰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神拳》第一幕第二場:“剛一動手的時候,我有點蒙頭轉向的。”
-
5
暈頭轉向
- 成語拼音:
- yūn tóu zhuà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暈:頭腦發昏;轉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。
- 成語出處:
- 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兒子居然變了,而且變得這么快!”
-
6
變化無方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huà wú fāng
- 成語解釋:
- 方:方向,引申為準則。善于變化沒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。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,變化多端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袁紹傳》:“曹公善用兵,變化無方,眾雖小,未可輕也,不如以久持之。”
-
7
多歧亡羊
- 成語拼音:
- duō qí wáng yáng
- 成語解釋:
-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。比喻事物復雜多變,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。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說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學者以多方喪生。”
-
8
改惡從善
- 成語拼音:
- gǎi è cóng shàn
- 成語解釋:
- 改去壞的、錯誤的;向好的、正確的方向轉化。指不做壞事;重新做人。表示壞人或罪犯經過教育改造;有了明顯的悔改表現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明則動,動則變。”漢 鄭玄注:“動,動人心也;變,改惡為善也。”
-
9
歸正首丘
- 成語拼音:
- guī zhèng shǒu qiū
- 成語解釋:
- 首:向;丘:土丘。傳說狐貍即將死在外邊,也要把頭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。指死后歸葬于故鄉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上》:“禮,不忘其本。古之有言曰: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”
-
10
看風駛篷
- 成語拼音:
- kàn fēng shǐ péng
- 成語解釋:
- 看:觀察,估量;篷:船帆。看風向轉動舵柄。比喻跟著情勢轉變方向,隨機應變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子夜》:“傻孩子,這也要問呀!要你自己看風駛篷!”
-
11
看風轉舵
- 成語拼音:
- kàn fēng zhuǎn duò
- 成語解釋:
- 看:觀察;舵:船控制方向的裝置。看著風向掌握船舵。比喻隨著形勢轉變方向,調整對策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老張的哲學》:“不要緊,看風轉舵,主意多著呢!”
-
12
破罐破摔
- 成語拼音:
- pò guàn pò shuā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有了缺點、錯誤不改正,反而有意向更壞的方向發展。
- 成語出處:
- 陶斯亮《一封終于發出的信》:“我真想破罐破摔,自暴自棄,可是一想到您,我就又覺得不應該那樣做。”
-
13
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
- 成語拼音:
- rì zhōng zé yí,yuè mǎn zé kuī
- 成語解釋:
- 移:遷移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滿圓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語曰:‘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。’物盛則衰,天之常數也。”
-
14
物極必反
- 成語拼音:
- wù jí bì fǎn
- 成語解釋:
- 極:盡頭;反:轉向反面。指事物發展到極端;必定會向相反方向轉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近思錄》引宋 程頤曰:“如《復卦》言七日來復,其間無不斷續,陽已復生,物極必返,其理須如此。”
-
15
縱橫馳騁
- 成語拼音:
- zòng héng chí chěng
- 成語解釋:
- 縱:南北方向;橫:東西方向;馳騁:縱馬疾馳。不受阻擋地往來奔馳。形容英勇戰斗,所向無敵。也比喻寫作上才思奔放,意到筆隨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謝堯仁《張于湖先生集序》:“以至唐末諸詩人,雕肝琢肺,求工于一言一字間,在于人力固可以無恨,而概之前數公縱橫馳騁之才,則又有間矣。”
-
16
走下坡路
- 成語拼音:
- zǒu xià pō lù
- 成語解釋:
- 下坡路:由高處通向低處的道路。比喻向衰落或壞的方向發展
- 成語出處:
- 孫犁《鄉里舊聞》:“進善幼年就趕上日子走下坡路,因此學了木匠。”
-
17
登木求魚
- 成語拼音:
- déng mù qiú yú
- 成語解釋:
- 登:攀;木:樹。爬到樹上找魚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對,無法達到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轍《次韻吳厚秀才見錄》:“登木求魚知我掘,循巢覓兔笑君疏。”
-
18
東西南北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xī nán běi
- 成語解釋:
- 指四方、到處、各地、普天下或方向;亦指到處飄泊,行蹤不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東西南北,誰敢安處。” 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東西南北之人也。”
-
19
高岸成谷,深谷為陵
- 成語拼音:
- gāo àn chéng gǔ,shēn gǔ wéi líng
- 成語解釋:
- 谷:兩山間的凹處;陵:大山。高岸變成山谷,深谷變為高山。比喻世事變遷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轉化
- 成語出處:
- 清·侯方域《贈江伶序》:“高岸成谷,深谷為陵,即秉燭刻陰,豈足以老伶之一泣也。”
-
20
井中求火
- 成語拼音:
- jǐng zhōng qiú huǒ
- 成語解釋:
- 在水井里去尋求火。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對,根本達不到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* 關于方向的成語 形容方向的成語 描述方向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