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方針的成語 (5個)
-
1
大政方針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èng fā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重大的政策與措施,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指針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8回:“頗欲展施抱負,造成一法制國,所以一經就任,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,擬向國會宣布。”
-
2
孤秦陋宋
- 成語拼音:
- gū qín lòu sòng
- 成語解釋:
- 孤:孤立;陋:鄙陋。孤立的秦朝,鄙陋的宋朝。指制定了在于企圖鞏固而結果卻削弱了中央政權的錯誤方針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王夫之《黃書·宰制》:“行之百年,以意消息,中國可反漢唐之疆,而絕孤秦陋宋孤秦陋宋之豐禍也。”
-
3
改弦更張
- 成語拼音:
- gǎi xián gēng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換了琴弦;重新安上。比喻變更方針、計劃、辦法或態度。更:改換。張:給樂器上弦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董仲舒傳》:“竊譬之琴瑟不調,甚者必解而更張之,乃可鼓也。”
-
4
改張易調
- 成語拼音:
- gǎi zhāng yì diào
- 成語解釋:
- 更換琴弦,變換聲調。比喻改變方針、做法或態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瑯邪悼王煥傳》:“正是匡矯末俗,改張易調之時,而猶當竭已罷之人,營無益之事,殫已困之財,修無用之費,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。”
-
5
與時浮沉
- 成語拼音:
- yǔ shí fú chén
- 成語解釋:
- 與世俗潮流一起俯仰。與隨波逐流,沒有自己獨立的處事方針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王戎傳》:“自經典選,未嘗進寒素,退虛名,但與時浮沉,戶調門選而已。”
* 關于方針的成語 形容方針的成語 描述方針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