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無意義的成語 (12個)
-
1
無關宏旨
- 成語拼音:
- wú guān hóng zhǐ
- 成語解釋:
- 宏:大。和主要的意思無關。指意義不大或關系不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》:“宋儒所爭,古文今文字句,亦無關宏旨,均故置弗議。”
-
2
不值一哂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í yī shěn
- 成語解釋:
- 哂:微笑。不值得一笑。指毫無意義或表示輕視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》:“凡大隊的革命軍,必須一切戰士的意識,都十分正確,分明,這才是真的革命軍,否則不值一哂。”
-
3
半死半生
- 成語拼音:
- bàn sǐ bà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①未全死。②比喻無意義、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枚乘《七發》:“龍門之桐,高百尺而無枝……其根半死半生。”
-
4
虛生浪死
- 成語拼音:
- xū shēng làng sǐ
- 成語解釋:
- 虛:空,徒然;浪:濫,放縱。活得毫無意義,死得毫無價值。形容虛度一生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越王貞傳》:“諸王必須以匡救為忠,不可虛生浪死,取笑于后代。”
-
5
鄭人爭年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rén zhēng nián
- 成語解釋:
- 年:年齡。比喻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,又無意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鄭人有相與爭年者,一人曰:‘吾與堯同年。’其一人曰:‘我與黃帝之兄同年。’訟此而不決,以后息者為勝耳。”
-
6
死輕鴻毛
- 成語拼音:
- sǐ qīng hóng máo
- 成語解釋:
- 鴻毛:大雁的毛。比喻死得微不足道,毫無意義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太山,或輕于鴻毛,用之所趨異也。”
-
7
言有盡而音意無窮
- 成語拼音:
-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語言有窮盡而含意沒有窮盡。指詩文等蘊含著深刻含義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熙載《藝概·詞曲賦》:“故知詞也者,言有盡而音意無窮也。”
-
8
義不反顧
- 成語拼音:
- yì bù fǎn gù
- 成語解釋:
- 反顧:回頭看。①義:通“議”,考慮,打主意,選擇。決策時連回頭看的功夫都沒有。形容毫不猶豫,極為迅速地作出某項決定。亦作“計不反顧”。②為了正義只能奮勇向前,不猶豫回顧。亦作“義無反顧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夫邊郡之士,聞烽舉燧燔,皆攝弓而馳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屬,唯恐居后,觸白刃,冒流矢,義不反顧,計不旋踵,人懷怒心,如報私讎。”
-
9
言有盡而意無窮
- 成語拼音:
- yán yǒu jìn ér yì wú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詩文含義深刻,令人品味不盡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辨》:“盛唐諸人惟在興趣,羚羊掛角,無跡可求。故其妙處,透徹玲瓏,不可湊泊,如空中之音,相中之色,水中之月,鏡中之象,言有盡而意無窮。”
-
10
穿鑿附會
- 成語拼音:
- chuān záo fù huì
- 成語解釋:
- 穿鑿:硬要把講不通的道理講通;附會:把毫無關系的事硬拉在一起。指勉強生硬解釋;把沒有意義硬是說成有某種意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洪邁《容齋續筆》第二卷:“用是好知奇者,欲穿鑿附會,固各有說云。”
-
11
大音希聲
- 成語拼音:
- dà yīn xī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”王弼注:“聽之不聞名曰希,不可得聞之音也。有聲則有分,有分則不宮而商矣。分則不能統眾,故有聲者非大音也。”魏源本義引呂惠卿曰:“以至音而希聲,象而無形,名與實常若相反者也,然則道之實蓋隱于無矣。”意謂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”王弼注:“聽之不聞名曰希,不可得聞之音也。有聲則有分,有分則不宮而商矣。分則不能統眾,故有聲者非大音也。”
-
12
推誠布信
- 成語拼音:
- tuī chéng bù xìn
- 成語解釋:
- 誠:真心,誠意;信:誠實,信義。指以誠心待人,坦白無私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書·于翼傳》:“翼又推誠布信,事存寬簡,夷夏感悅,比之大小馮君焉。”
* 關于無意義的成語 形容無意義的成語 描述無意義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