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明察的成語 (23個)
-
1
察察而明
- 成語拼音:
- chá chá ér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在細枝末節上用心,而自以為明察。《晉書·皇甫謐傳》:“若乃圣帝之創化也,參德乎二皇,齊風乎虞夏,欲溫溫而和暢,不欲察察而明切也。”《舊唐書·文苑傳上·張蘊古》:“勿渾渾而濁,勿皎皎而清,勿沒沒而闇,勿察察而明。”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十八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皇甫謐傳》:“若乃圣帝之創化也,參德乎二皇,齊風乎虞夏,欲溫溫而和暢,不欲察察而明切也。”
-
2
明察暗訪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chá àn fǎng
- 成語解釋:
- 察:調查研究;訪:查詢。公開察看了解;暗中調查訪問。指用不同方式;從不同方面進行調查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林則徐《覆奉訪察碎石工程情形折》:“臣仰奉諭旨,明察暗訪,不必丞丞。”
-
3
明察秋毫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chá qiū háo
- 成語解釋:
- 明:明晰;察:看;觀察;秋毫: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;比喻極細微的事物、現象。目光犀利;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。形容人能洞察事理;不受欺蒙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”
-
4
明廉暗察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lián àn chá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明察暗訪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·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第八卷:“正不怕明廉暗察,信不讓于春秋里季札,治不讓穎川黃霸。”
-
5
聆音察理
- 成語拼音:
- líng yīn chá lǐ
- 成語解釋:
- 聽到聲音就能明察事理。指善于分析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14回:“我老孫,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,翻江攪海的神通;見貌辨色,聆音察理。”
-
6
明察秋毫,不見輿薪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chá qiū háo,bù jiàn yú xīn
- 成語解釋:
- 目光敏銳,可以看清鳥獸的毫毛,而看不到一車柴草。比喻為人精明,只看到小節,看不到大處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,則王許之乎?”
-
7
兼覽博照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lǎn bó zhào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明察四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胡廣傳》:“君以兼覽博照為德,臣以獻可替否為忠。”
-
8
監貌辨色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mào biàn sè
- 成語解釋:
- 監:通“鑒”,照,察;貌:容色,外表;辨:辨別,明察;色:臉色。通過觀察臉色來辨別對方的心思。形容為人機靈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33回:“那知烏龜鴇子,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過的東西,監貌辨色,早已猜透了九分。”
-
9
遠見明察
- 成語拼音:
- yuǎn jiàn míng chá
- 成語解釋:
- 目光遠大,看得清楚。形容目光敏銳,見識很廣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智術之士,必遠見而明察。”
-
10
明鏡高懸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jìng gāo xuán
- 成語解釋:
- 像一面明亮的鏡子高高懸掛在面前。稱頌官吏審案嚴明;判案公正;不使人受冤含屈。也比喻目光敏銳;明察秋毫;公正無私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望江亭》第四折:“今日個幸對清官,明鏡高懸。”
-
11
明揚側陋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yáng cè lòu
- 成語解釋:
- 側陋: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備的賢人。明察薦舉出身微賤而德才兼備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堯典》:“明明揚側陋。”
-
12
外簡內明
- 成語拼音:
- wài jiǎn nèi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對人表面上簡易,而內心明察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8回:“公外簡內明,用人惟才。”
-
13
外寬內明
- 成語拼音:
- wài kuān nèi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外表寬宏而內心明察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黃霸傳》:“霸外寬內明得吏民心,戶口歲增,治為天下第一。”
-
14
斤斤計較
- 成語拼音:
- jīn jīn jì jiào
- 成語解釋:
- 斤斤:明察細微;引申為瑣細。計較細小的事物。現比喻過分計較無關緊要的或瑣細的小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周頌 執競》:“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”
-
15
水晶燈籠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jīng dē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范鎮《東齋記事補遺》:“劉隨待制為成都通判,嚴明通達,人謂之水晶燈籠。”
-
16
無幽不燭
- 成語拼音:
- wú yōu bù zhú
- 成語解釋:
- 黝暗處無不被照亮。比喻明察隱微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元帝紀》:“陛下明并日月,無幽不燭,深謀遠猷,出自胸懷。”
-
17
薰蕕無辨
- 成語拼音:
- xūn yóu wú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薰:香草,比喻善類;蕕:臭草,比喻惡類;辨:明察。分不清香草和臭草。比喻善惡好壞不分,是非混淆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陸贄《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》:“薰蕕無辨,涇渭不分,二紀于茲,莫之能整。”
-
18
不辨龍蛇
- 成語拼音:
- bù biàn lóng shé
- 成語解釋:
- 辨:辨別,明察。是龍是蛇不加分辨。形容不分優劣,不識好壞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宮大用《范張雞黍》第二折:“如今那憲臺疏亂滾滾當路豺狼,選法弊絮叨叨請俸日月,禹門深眼睜睜不辨龍蛇。”
-
19
洞鑒廢興
- 成語拼音:
- dòng jiàn fèi xīng
- 成語解釋:
- 洞鑒:明察。深入透徹地了解歷代興盛衰敗情況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·李順傳》:“卿往復積歲,洞鑒廢興。若朕此年行師,不克以不?”
-
20
洞鑒古今
- 成語拼音:
- dòng jiàn gǔ jīn
- 成語解釋:
- 洞鑒:明察。深入透徹地了解歷史與現實世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王及善等傳論》:“茍非洞鑒古今,深識王霸,何由立其高論哉。”
* 關于明察的成語 形容明察的成語 描述明察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