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關于是不是的成語 (227個)

    121

    當為秋霜,無為檻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g wéi qiū shuāng,wú wéi jiàn y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檻:關家畜的柵欄。指應當成為秋霜而柵欄中的羔羊。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,能受制于人,任人擺布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廣陵思王荊傳》:“荊書與東海王疆曰:‘當為秋霜,無為檻羊。’”
    122

    非我族類,其心必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i wǒ zú lèi,qí xīn b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族類:同族人;異:同。我們同族的人,跟我們一條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成公四年》:“史佚之志有之曰:‘非我族類,其心必異。’楚雖大,非吾族也,其肯字我乎?”
    123

    佳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 bīng bù x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再好的用兵都吉利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夫佳兵者,祥之器,物之惡也。”
    124

    今非昔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fēi xī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昔:過去;從前。現在過去所能比得上的。形容變化非常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謝天香》第四折:“小官今非昔比,官守所拘,功名在念,豈敢飲酒?”
    125

    金口玉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kǒu yù y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;玉:比喻珍貴。在戲曲和舊小說中;常說皇帝金口玉牙;說什么就什么;能隨意更改。現比喻說一二。也作“金口玉言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今乃金口玉音,漠然沉默。”
    126

    糠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ang dou bu sha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吃糠皮雜糧也供養起。形容生活十分貧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貢禹傳》:“妻子糠豆贍,饾褐完。”
    127

    齊大非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 dà fēi 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凡因門當戶對而辭婚的,常用此話表示敢高攀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桓公六年》:“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,大子忽辭。人問其故,大子曰:‘人各有耦,齊大,非吾耦也。’”
    128

    求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ú zhī bù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到。現多用來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周南 關雎》: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;求之得,寤寐思服。”
    129

    如臨大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lín dà d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臨:面對著。好像面對著強大的敵人。形容把本來很緊迫的形勢看得十分嚴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 鄭畋傳》:“畋還鎮,搜乘補卒,繕修戎仗,浚飾城壘,盡出家財以散士卒。晝夜如臨大敵。”
    130

    三過其門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熱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、稷當平世,三過其門而入。”
    131

    誓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ǐ bù c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從:服從。發誓就死也服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17回:“宜之子誓死從,而衣裳遠避也。”
    132

    而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ì ér f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:對;正確;非:對;錯誤。好像對的;實際上對。指表面上相似;實際上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惡似而非者。’”
    133

    學非所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é fēi suǒ y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所學的所應用的,所應用的所學的。比喻學習與實踐相脫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必也學非所用,術有所仰,故臨川將濟,而舟楫存焉。”
    134

    弦外之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án wài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弦:樂器上發音的絲線。比喻言外之意;即在話里間接透露;而明說出來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史 范曄傳》:“其中體趣,言之可盡。弦外之意,虛響之音,知所從而來。”
    135

    一木難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mù nán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樓將要倒塌,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。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,維持住全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隋 王通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大廈將顛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
    136

    野人獻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ě rén xiàn p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貢獻的珍貴的東西。(向人建議時的客套話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列子·楊朱》:“自曝于日,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,綿纊狐貉。”
    137

    野人獻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ě rén xiàn q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值錢的芹菜當好東西獻給別人。比喻貢獻的有多大價值的東西(多用作送人禮物或建議時的客套話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列子·楊朱》:“昔人有美戎菽、甘臺莖、芹萍子者,對鄉豪稱之,鄉豪取而嘗之,蜇于口,慘于腹。眾哂而怨之,其人大慚。”
    138

    言者無意,聽者有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ě wú yì,tīng zhě yǒu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話的人有心的,聽話的人卻認真計較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中冊:“言者無意,聽者有心,這句話正觸著阿珠的‘隱痛’,要想保持平靜也可能了。”
    139

    知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ér bù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明知非而據理力爭。多指堅持原則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墨翟《墨子·公輸》:“知而爭,可謂忠。”
    140

    遭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āo jiā bù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遭:遇到;造:成。原周成王居父喪時自哀之辭。后指遭遇家中幸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周頌 閔予小子》:“閔予小子,遭家造,嬛嬛在疚。”
    * 關于是不是的成語 形容是不是的成語 描述是不是的成語。
  • <td id="aya4y"><option id="aya4y"></option></td>
  • <td id="aya4y"></td>
    <xmp id="aya4y">
    <noscript id="aya4y"></noscript>
  •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