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有問題的成語 (26個)
-
1
有問必答
- 成語拼音:
- yǒu wèn bì dá
- 成語解釋:
- 有什么問題都給以解答。
- 成語出處:
- 錢寧《圣人》第17章:“他是陳國太史,兼宮中答應,也是滿腹經綸,一肚子知識之人,博學得到了有問必答、不問也答的地步。”
-
2
臭肉來蠅
- 成語拼音:
- chòu ròu lái yíng
- 成語解釋:
- 腐臭的肉招來蒼蠅。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風有問題,就會招致壞人的引誘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十一:“僧問慧然:‘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’曰:‘臭肉來蠅。’”
-
3
游刃有余
- 成語拼音:
- yóu rèn yǒu yú
- 成語解釋:
- 刃:刀口;刀鋒;游刃:運轉刀刃;余:余地。比喻經驗豐富;做事熟練;解決問題毫不費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生主》:“彼節者有間,而刀刃者無厚;以無厚入有間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。”
-
4
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
- 成語拼音:
- zhì zhě qiān lǜ,bì yǒu yī shī
- 成語解釋:
- 智者:聰明人;慮:思考,謀劃;失:差錯。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,也難免出現差錯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廣武曰:'臣聞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。'”
-
5
智者千慮,或有一失
- 成語拼音:
- zhì zhě qiān lǜ,huò yǒu yī shī
- 成語解釋:
- 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,也難免出現差錯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宇文融傳》:“臣聞智者千慮,或有一失;愚夫千計,亦有一得。”
-
6
留得青山在,依舊有柴燒
- 成語拼音:
-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,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,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。同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八十二回:“身子是根本,俗語說的:‘留得青山在,依舊有柴燒。’”
-
7
留尾巴
- 成語拼音:
- liú wěi bā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事情沒有干完,還有問題
- 成語出處:
-
8
一著不慎,滿盤皆輸
- 成語拼音:
- yī zhāo bù shèn,mǎn pán jiē shū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,整盤棋就輸了。比喻某一個對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處理不當,結果導致整個失敗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說‘一著不慎,滿盤皆輸’,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,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。”
-
9
隔靴搔癢
- 成語拼音:
- gé xuē sāo yǎng
- 成語解釋:
- 隔著靴子撓癢癢。原為禪宗用語;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;未能悟境觸機。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;不中肯;不貼切;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;不解決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》:“曰:‘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?’師曰:‘隔靴搔癢。’”
-
10
未了公案
- 成語拼音:
- wèi liǎo gōng àn
- 成語解釋:
- 公案:案件,問題。沒有解決的案件或事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十:“僧問:‘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?’師便打曰:‘視禰不了,殃及兒孫。’”
-
11
無濟于事
- 成語拼音:
- wú jì yú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濟:有益。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。比喻不解決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:“我豈不知賊兵眾盛?就帶你們同去,亦無濟于事。”
-
12
快刀斬亂絲
- 成語拼音:
- kuài dāo zhǎn luàn sī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做事果斷,能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,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。同“快刀斬亂麻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恨自己心腸太軟,沒有快刀斬亂絲的勇氣。”
-
13
靈丹妙藥
- 成語拼音:
- líng dān miào yào
- 成語解釋:
- 丹:按藥方制成的顆粒狀或粉末狀的中藥;或是精煉的成藥;靈丹:靈驗;妙:指有特殊效力。能醫治百病的靈驗有效的藥。比喻能解決問題的好辦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二折:“靈丹妙藥都不用,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蔥。”
-
14
靈丹圣藥
- 成語拼音:
- líng dān shèng yào
- 成語解釋:
- 非常靈驗、能起死回生的奇藥。比喻幻想中的某種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有效方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整頓黨的作風》:“還有不少的人,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上的某些個別字句看作現成的靈丹圣藥,似乎只要得到了它,就可以不費氣力地包醫百病。”
-
15
深厲淺揭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lì qiǎn qì
- 成語解釋:
- 厲:連衣涉水;揭:撩起衣服。意思是涉淺水可以撩起衣服;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沒有用,只得連衣服下水。比喻處理問題要因地制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邶風 匏有苦葉》:“深則厲,淺則揭。”
-
16
先知先覺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zhī xiān jué
- 成語解釋:
- 覺:對事物有所認識。對哲理和社會政治等問題的認識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天之生此民也,使先知覺后知,使先覺覺后覺也。”
-
17
安民告示
- 成語拼音:
- ān mín gào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安:安定;告示:布告。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會變亂后;為安定民心所發布的文告。②現借指把要辦的事或問題預先通知下來;讓大家有所準備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黃小配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5回:“李秀成全不費力,已拔了南康城……先出安民告示,次第收復汝寧、饒州各郡縣。”
-
18
別無出路
- 成語拼音:
- bié wú chū lù
- 成語解釋:
- 指除了某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外,沒有其他辦法
- 成語出處:
- 李曉明《平原槍聲》:“王禿子覺得別無出路,這樣又能賺錢,就一口答應下來。”
-
19
獨具只眼
- 成語拼音:
- dú jù zhī yǎn
- 成語解釋:
- 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力。形容看待問題目光敏銳;見解新穎、深刻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楊萬里《送彭元忠縣丞北歸》詩:“近來別具一只眼,要踏唐人最上關。”
-
20
對癥用藥
- 成語拼音:
- duì zhèng yòng yào
- 成語解釋:
- 癥:病癥。針對病癥用藥。比喻針對具體問題,采取有效的措施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陽枋《編類錢氏小兒方證說》:“凡小兒關節脈理百髖九竅五臟六腑,粲然在目,故能察病論癥,對癥用藥,如指諸掌。”
* 關于有問題的成語 形容有問題的成語 描述有問題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