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模糊不清的成語 (13個)
-
1
糊里糊涂
- 成語拼音:
- hú lǐ hú tú
- 成語解釋:
- 認識模糊;不明事理。也形容思想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難道龔定庵就這么糊里糊涂的給他們藥死了嗎?”
-
2
含糊不清
- 成語拼音:
- hán hú bù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躲躲閃閃,缺乏明確的表態。模棱兩可,曖昧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目前的形勢和任務》:“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,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、含糊不清的表現。”
-
3
懵里懵懂
- 成語拼音:
- měng lǐ měng dǒng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糊里糊涂,神志模糊不清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16回:“人瑞驚覺,懵里懵懂的,睜開眼說道:‘呵,呵,信寫好了嗎?’”
-
4
茫然費解
- 成語拼音:
- máng rán fèi jiě
- 成語解釋:
- 茫然:渺茫,模糊不清。認識不清,不能理解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2回:“只圖講究古音,總是轉彎磨祿,令人茫然費解。”
-
5
茫然若迷
- 成語拼音:
- máng rán ruò mí
- 成語解釋:
- 茫然:渺茫,模糊不清。迷惑不解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62回:“弟前日聞先生正論,因久溺其說,錮蔽已深,竟茫然若迷,莫指一語。”
-
6
茫茫蕩蕩
- 成語拼音:
- máng máng dàng dàng
- 成語解釋:
- 遼闊深遠而又模糊不清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9回:“若說這個石碣村湖蕩,緊靠著梁山泊,都是茫茫蕩蕩,蘆葦水港。”
-
7
芒然自失
- 成語拼音:
- máng rán zì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芒然:模糊不清。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說劍》:“此天子之劍也。文王芒然自失。”
-
8
暮色蒼茫
- 成語拼音:
- mù sè cāng má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時已傍晚,天色昏暗,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茅盾散文 旅蹤屐痕 海參崴印象》:“海參崴在冬季白晝時間極短。上午八時天還未大亮,下午五時,已經暮色蒼茫。”
-
9
目眩心花
- 成語拼音:
- mù xuàn xīn huā
- 成語解釋:
- 眩:眼花;花:模糊不清。眼花繚亂,心神迷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7卷:“任道元抬頭起來看見,驚得目眩心花,魂不附體。”
-
10
睡意朦朧
- 成語拼音:
- shuì yì mé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朦朧:模糊不清。形容雙眼模糊不清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丁玲《1930年春上海》:“間或有一、二家小商店的學徒在睡意朦朧的半張著眼去下那門板。”
-
11
睡眼朦朧
- 成語拼音:
- shuì yǎn mé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朦朧:模糊不清。形容雙眼模糊不清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李好古《張生煮海》第一折:“又不是采蓮女撥棹聲,又不是捕魚叟鳴榔動,驚的那夜眠人睡眼朦朧。”
-
12
醉眼朦朧
- 成語拼音:
- zuì yǎn mé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朦朧:模糊不清。形容醉后兩眼模糊不清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杜介送魚》:“醉眼朦朧覓歸路,松江煙雨晚疏疏。”
-
13
醉眼蒙朧
- 成語拼音:
- zuì yǎn mé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醉后兩眼模糊不清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只見美娘吃得大醉,侍女扶將進來,到于門首,醉眼蒙朧。”
* 關于模糊不清的成語 形容模糊不清的成語 描述模糊不清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