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欺詐的成語 (13個)
-
1
欺天誑地
- 成語拼音:
- qī tiān kuāng dì
- 成語解釋:
- 欺騙天地神明。形容極其欺詐之能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看錢奴》第一折:“這等窮兒乍富,瞞心昧己,欺天誑地,只要損別人,安自己。”
-
2
掎挈司詐
- 成語拼音:
- jǐ qiè sī zhà
- 成語解釋:
- 掎挈:指摘;司:同“伺”,偵候;詐:欺詐。抓住人家過錯,等待機會來陷害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議兵》:“掎挈司詐,權謀傾覆,未免盜兵也。”
-
3
兵行詭道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xíng guǐ dào
- 成語解釋:
- 兵:用兵;行:使用;詭:欺詐;道:方法。用兵可以運用詭異和詐偽的戰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計》:“兵者,詭道也。”
-
4
詭計多端
- 成語拼音:
- guǐ jì duō duān
- 成語解釋:
- 詭計:欺詐的計謀;端:事物的另一頭;一方面。狡詐的計謀是多方面的。形容壞主意很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17回:“緒曰:‘維詭計多端,詐取雍州。’”
-
5
狂三詐四
- 成語拼音:
- kuáng sān zhà sì
- 成語解釋:
- 多方欺詐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三十九回:“我們老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,比不得那個狂三詐四的那些人。”
-
6
知不詐愚
- 成語拼音:
- zhì bù zhà yú
- 成語解釋:
- 知:通“智”。聰明人不欺詐老實愚昧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無名氏《武都太守李翕西狹頌》:“政約令行,強不暴寡,知不詐愚。”
-
7
弊絕風清
- 成語拼音:
- bì jué fēng qīng
- 成語解釋:
- 弊:弊病;弊端。營私舞弊、欺詐蒙騙的事情完全沒有;風氣十分良好。形容壞風氣一掃而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周敦頤《拙賦》:“嗚呼,天下拙,刑政徹;上安下順,弊絕風清。”
-
8
風譎云詭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jué yún guǐ
- 成語解釋:
- 風云怪誕;變幻不定。譎:欺詐;詭:欺詐;怪誕。奇異多變;怪誕。比喻局勢復雜多變;神秘怪誕。
- 成語出處:
-
9
詭譎多變
- 成語拼音:
- guǐ jué duō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譎:欺詐;詭譎:怪異。形容人的性情怪異多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張協《玄武館賦》:“于是崇墉四匝,豐廈詭譎,爛若丹霞,皎如素雪。”
-
10
詭譎無行
- 成語拼音:
- guǐ jué wú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詭譎:欺詐;無行:缺德。指欺詐成性,品行不端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洪邁《夷堅丙志·河北道士》:“而宋詭譎無行,且懶惰,不肯竟其學。”
-
11
譎而不正
- 成語拼音:
- jué ér bù zhèng
- 成語解釋:
- 譎:欺詐。詭詐而不正派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曰:‘晉文公譎而不正,齊桓公正而不譎。’”
-
12
市不二價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èr jià
- 成語解釋:
- 指買賣公道,不相欺詐。形容社會風氣好。同“市無二價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 魏志 王烈傳》“卒于海表”裴松之注引《先賢行狀》:“烈居之歷年,未嘗有患。使遼東強不凌弱,眾不暴寡,商賈之人,市不二價。”
-
13
虛詞詭說
- 成語拼音:
- xū cí guǐ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虛:虛假;詭:欺詐。虛假不實的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雖多虛詞濫說,然其要歸引之節儉,此與《詩》之風諫何異。”
* 關于欺詐的成語 形容欺詐的成語 描述欺詐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