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歧歧的成語 (11個)
-
1
歧出歧入
- 成語拼音:
- qí chū qí rù
- 成語解釋:
- 歧:不相同。漂泊不定,沒有固定的處所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楷《序》:“以是知歧出歧入泛泛然而無所歸者,皆失其家而家他人,不能以自立。”
-
2
歧路亡羊
- 成語拼音:
- qí lù wáng yáng
- 成語解釋:
- 亡:丟失。在岔道上跑丟了羊。比喻人生道路復雜;掌握不好方向會誤入歧途;以致難以達到預期目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列子 說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學者以多方喪生。”
-
3
引入歧途
- 成語拼音:
- yǐn rù qí tú
- 成語解釋:
- 歧途:岔路。帶到錯誤的道路上
- 成語出處:
- 王朔《我是你爸爸》:“尤其是你又知道什么是對?沒叫她引入歧途,你替她著什么急?”
-
4
多歧亡羊
- 成語拼音:
- duō qí wáng yáng
- 成語解釋:
-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。比喻事物復雜多變,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。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說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學者以多方喪生。”
-
5
麥秀兩歧
- 成語拼音:
- mài xiù liǎng qí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麥秀兩岐”。①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。為豐收之兆,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。②唐教坊曲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觀漢記》:“百姓歌曰:桑無附枝,麥秀兩歧。張君為政,樂不可欺。”
-
6
徘徊歧路
- 成語拼音:
- pái huí qí lù
- 成語解釋:
- 徘徊: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;歧路:岔路。在岔道口上來回地走。比喻猶豫不決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駱賓王《代李敬業討武曌檄》:“若或眷戀窮城,徘徊歧路。”
-
7
誤入歧途
- 成語拼音:
- wù rù qí tú
- 成語解釋:
- 誤:受惑;歧途:錯誤的道路。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12回:“弟子方可日漸精進,不致誤入歧途。”
-
8
膏唇歧舌
- 成語拼音:
- gào chún qí shé
- 成語解釋:
- 歧舌:賣弄口才,說話反復無常。極力用語言打動人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謙益《復李叔則書》:“生平迂愚,恥以文字媚人,況敢膏唇歧舌,以誑知己。”
-
9
麥穗兩歧
- 成語拼音:
- mài suì liǎng qí
- 成語解釋:
- 一根麥長兩個穗。比喻年成好,糧食豐收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張堪傳》:“百姓歌曰:‘桑無附枝,麥穗兩岐。張君為政,樂不可支。’”
-
10
楊朱泣歧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zhū qì qí
- 成語解釋:
- 楊朱:人名。楊朱在十字路口哭泣。指對別人誤入歧途而感傷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霸》:“楊朱哭衢途:‘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!’”
* 關于歧歧的成語 形容歧歧的成語 描述歧歧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