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毛筆的成語 (15個)
-
1
筆大如椽
- 成語拼音:
- bǐ dà rú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椽:房椽;放在檀上架屋頂的木桿。筆大得好像椽子。多形容大毛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王珣傳》:“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,既覺,語人曰:‘此當有大手筆事。’”
-
2
操翰成章
- 成語拼音:
- cāo hàn chéng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操:持,拿;翰:鳥毛,借指毛筆。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,形容文思敏捷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徐幹傳》:“幹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,五宮將文學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先賢行狀》:“幹清玄體道,六行修備,聰識洽聞,操翰成章。”
-
3
揮翰成風
- 成語拼音:
- huī hàn chéng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翰:鳥毛,指毛筆。握筆寫字,腕下生風。形容寫字作畫極為快捷和熟練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意中緣·名逋》:“終日價揮翰成風,潑墨如雨,給不盡好事之求。”
-
4
含毫命簡
- 成語拼音:
- hán háo mìng jiǎn
- 成語解釋:
- 毫:毛筆;簡:古代寫字的竹片。嘴里叼著筆,桌上擺好紙。指準備動手寫作
- 成語出處:
- 孫中山《心理建設》第三章:“試一問此超越歐美之中國文學家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則,而后含毫命簡者乎?”
-
5
磨墨吮毫
- 成語拼音:
- mó mò shǔn háo
- 成語解釋:
- 毫:毛筆。磨好墨,把毛筆潤濕。指動手寫文章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0回:“各生童磨墨吮毫,發筆快的,早已有了破題、承題、小講。”
-
6
染翰操觚
- 成語拼音:
- rǎn hàn cāo gū
- 成語解釋:
- 翰:毛筆;操觚:拿木簡寫文章。指提筆作文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四卷:“作文曰染翰操觚;從師曰執經問難。”
-
7
管城子
- 成語拼音:
- guǎn chéng zǐ
- 成語解釋:
- 毛筆的別名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毛穎傳》:“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,而封諸管城,號曰‘管城子’。”
-
8
摛翰振藻
- 成語拼音:
- chī hàn zhèn zǎo
- 成語解釋:
- 摛:發抒;翰:毛筆;藻:文采。施展文才,鋪陳辭藻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齊書·丘巨源傳》:“普喚文士,黃門中書,靡不畢集,摛翰振藻,非為乏人。”
-
9
對客揮毫
- 成語拼音:
- duì kè huī háo
- 成語解釋:
- 喻文思敏捷。毫,毛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黃庭堅《病起荊江即事》詩之八:“閉門覓句陳無己,對客揮毫秦少游。”
-
10
揮翰臨池
- 成語拼音:
- huī hàn lín chí
- 成語解釋:
- 翰:鳥羽,借指毛筆;臨池:指寫字。指運筆寫字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代衛恒《四體書勢》謂東漢的張芝“臨池學書,池水盡黑”。
-
11
揮毫落紙
- 成語拼音:
- huī háo luò zhǐ
- 成語解釋:
- 毫:毛筆。指寫字或作畫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甫《飲中八仙歌》:“揮毫落紙如云煙。”
-
12
揮毫命楮
- 成語拼音:
- huī háo mìng chǔ
- 成語解釋:
- 毫:毛筆;命:使用;楮:木名,可造紙,借指紙。指開始寫作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宏道《瓶花齋集·答王百谷》:“方且揮毫命楮,恣意著述,每一篇成,跳躍大呼,若狂若顛。”
-
13
磨墨濡毫
- 成語拼音:
- mó mò rú háo
- 成語解釋:
- 濡:濕;毫:毛筆。磨好墨,把毛筆潤濕。指動手寫文章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53回:“亭亭正在磨墨濡毫,忽見紅紅、宛如從外面走來。”
-
14
搦管操觚
- 成語拼音:
- nuò guǎn cāo gū
- 成語解釋:
- 搦:持;管:毛筆;觚:簡策。指持筆寫作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陳·周弘讓《答王裒書》:“清風朗月,但寄相思,搦管操觚,聲淚俱咽。”
-
15
中書君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shū jūn
- 成語解釋:
- 毛筆的別稱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自笑》:“多謝中書君,伴我此幽棲。”
* 關于毛筆的成語 形容毛筆的成語 描述毛筆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