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沾濕的成語 (13個)
-
1
汗出沾背
- 成語拼音:
- hàn chū zhān bèi
- 成語解釋:
- 沾:浸濕。汗水沾濕了脊背。形容天氣炎熱或人極度驚慌或慚愧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“朝而問右丞相勃曰:‘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?’勃又謝不知,汗出沾背,愧不能對。”
-
2
沾體涂足
- 成語拼音:
- zhān tǐ tú zú
- 成語解釋:
- 沾:浸濕、浸染;涂:泥。身體被沾濕,腳被沾上了泥土。形容耕作的勞苦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沾體涂足,暴其發膚,盡其四肢之敏,以從事于田野。”
-
3
濡沫涸轍
- 成語拼音:
- rú mò hé zhé
- 成語解釋:
- 濡:沾濕;沫:唾沫;涸:干枯。車轍里的水干了,魚吐沫互相潤濕。比喻在困難的處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泉涸,魚相與處于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-
4
相呴相濡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xǔ xiāng rú
- 成語解釋:
- 呴:吐口水;濡:沾濕。互相吐口水,濕潤對方。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泉涸,魚相與處于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-
5
以沫相濡
- 成語拼音:
- yǐ mò xiāng rú
- 成語解釋:
- 沫:唾沫;口水;濡:沾濕;潤澤。用唾沫互相濕潤。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大宗師》:“泉涸,魚相與處于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。”
-
6
泣下沾襟
- 成語拼音:
- qǐ xià zhān jīn
- 成語解釋:
- 襟:衣服胸前的部分。淚水滾滾流下,沾濕衣服前襟。哭得非常悲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尸子》卷下:“曾子每讀《喪禮》,泣下沾襟。”
-
7
相濡以沫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rú yǐ mò
- 成語解釋:
- 濡:沾濕;沫:唾沫。水干了;魚互相以吐沫沾濕;以維持生命。現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大宗師》:“泉涸,魚相與處于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-
8
相濡以澤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rú yǐ zé
- 成語解釋:
- 濡:沾濕;澤:唾液或汗水。水干了,魚吐沫互相潤濕。比喻在困難的處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曾國藩《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》:“噓枯養瘠,相濡以澤。”
-
9
耳濡目染
- 成語拼音:
- ěr rú mù rǎn
- 成語解釋:
- 濡:音如;沾濕;染:沾染。耳朵經常聽到;眼睛經常看到;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學以能。”
-
10
耳染目濡
- 成語拼音:
- ěr rǎn mù rǔ
- 成語解釋:
- 染:沾染;濡:沾濕。耳朵經常聽到,眼睛經常看到,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
- 成語出處:
-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27回:“一來也是秉賦了澆漓的薄氣,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。”
-
11
耳濡目擊
- 成語拼音:
- ěr rǔ mù jī
- 成語解釋:
- 濡:沾濕。耳朵經常聽到,眼睛經常看到,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
- 成語出處:
- 明 李東陽《劉公神道碑銘》:“古者重世臣將家,蓋其韜略技藝,耳濡目擊,有不習而能者。”
-
12
耳濡目及
- 成語拼音:
- ěr rǔ mù jí
- 成語解釋:
- 濡:沾濕。耳朵經常聽到,眼睛經常看到,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》:“凡此諸條,耳濡目及,默化陰孚,匪言可悉。”
-
13
血肉淋漓
- 成語拼音:
- xuè ròu lín lí
- 成語解釋:
- 淋漓:沾濕或流滴的樣子。形容血肉流滴的慘相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洪邁《夷堅甲志·髙俊入冥》:“獄卒割剔其股文,血肉淋漓,形容枯瘠不類人。”
* 關于沾濕的成語 形容沾濕的成語 描述沾濕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