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消滅的成語 (46個)
-
1
煙消火滅
- 成語拼音:
- yān xiāo huǒ miè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事物消滅干凈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 憶韋素園君》:“事實不為輕薄陰險小兒留情,曾幾何年,他們就都已煙消火滅。”
-
2
浸微浸滅
- 成語拼音:
- jìn wēi jìn miè
- 成語解釋:
- 浸:漸漸;微:衰敗;滅:消滅。逐漸衰微而至于消失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董仲舒傳》:“上嘉唐虞,下悼桀紂,浸微浸滅浸明浸昌之道,虛心以改。”
-
3
永不磨滅
- 成語拼音:
- yǒng bù mó miè
- 成語解釋:
- 永遠不會消滅。常指光輝事跡或偉大精神永遠流傳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創造者》:“你們是永不磨滅的太陽,永遠高照著時間的大海。”
-
4
燭盡光窮
- 成語拼音:
- zhú jìn guāng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蠟燭燃盡,燭光消失。比喻人死后意識也消滅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杜弼傳》:“神之在人,猶光之在燭,燭盡則光窮,人死則神滅。”
-
5
百世不磨
- 成語拼音:
- bǎi shì bù mó
- 成語解釋:
- 磨:消滅,磨滅。千秋萬代永不磨滅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南匈奴傳論》:“千里之差,興自毫端,失得之源,百世不磨矣。”
-
6
毀形滅性
- 成語拼音:
- huǐ xíng miè xìng
- 成語解釋:
- 損壞形體,消滅本性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楊景賢《西游記》第九折:“通天大圣,你本是毀形滅性的,老僧救了你,今次休起凡心。”
-
7
滅此朝食
- 成語拼音:
- miè cǐ zhāo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此:代詞;指敵人;朝食:吃早飯。意思是消滅了這伙敵人再吃早飯。表示消滅敵人的急切心情或對敵人的仇恨蔑視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二年》:“齊侯曰:‘余姑翦滅此而朝食!’”
-
8
滅德立違
- 成語拼音:
- miè dé lì wéi
- 成語解釋:
- 滅:消滅。敗壞道德,做違背道德的事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桓公二年》:“今滅德立違,而置其賂器于大廟,以明示百官。”
-
9
滅門之禍
- 成語拼音:
- miè mén zhī huò
- 成語解釋:
- 滅:消滅;門:家,家族。滿門老少皆被誅滅的災禍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書·王軌傳》:“皇太子,國之儲副,事有蹉跌,便至滅門之禍。”
-
10
滅私奉公
- 成語拼音:
- miè sī fèng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滅:消滅。消滅私念,一心為公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元稹《崔倰授尚書戶部侍郎制》:“辟名用物者逃無所入,滅私奉公者得以自明。”
-
11
全軍覆滅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jūn fù miè
- 成語解釋:
- 整個軍隊全部被消滅。比喻事情徹底失敗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九十三回:“梅山七怪化成人形,與周兵屢戰,俱被陸續誅滅,復現原形,大失朝廷體面,全軍覆沒;臣等只得逃回。”
-
12
自生自滅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ēng zì miè
- 成語解釋:
- 自然地生長;自然地消滅。形容任其自然;無人過問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山中五絕句嶺上云》詩:“自生自滅成何事,能逐東風作雨無?”
-
13
摧堅殪敵
- 成語拼音:
- cuī jiān yì dí
- 成語解釋:
- 摧:摧毀;堅:堅固的事物,指敵人的精銳;殪:致死,殲滅。摧毀和消滅敵人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曾鞏《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御使制》:“爾能躬降士徒,摧堅殪敵,斬捕甚眾,鼓行無前。”
-
14
風中之燭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zhōng zhī zhú
- 成語解釋:
- 在風里晃動的燭光。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李贄《覆鄧石陽書》:“猶聞拜疾趨,全不念風中之燭,滅在俄頃。”
-
15
趕盡殺絕
- 成語拼音:
- gǎn jìn shā jué
- 成語解釋:
- 驅除干凈;徹底消滅。比喻殘忍狠毒;不留余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:“黃天祿上馬,提槍出營,見余化曰:‘匹夫趕盡殺絕,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祿!’”
-
16
為虺弗摧,為蛇若何
- 成語拼音:
- wéi huǐ fú cuī,wéi shé ruò hé
- 成語解釋:
- 虺:小蛇;弗:不;摧:消滅。小蛇不打死,大了就難辦。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,必有后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夫越王好信以愛民,四方歸之;年谷時熟,日長炎炎,及吾猶可以戰也。為虺弗摧,為蛇將若何?”
-
17
懸河注火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hé zhù huǒ
- 成語解釋:
- 謂以河水傾瀉于火。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·武帝紀》:“況擁數州之兵以誅群盜,懸河注火,奚有不滅?”
-
18
自生自死
- 成語拼音:
- zì shēng zì sǐ
- 成語解釋:
- 自然地發生,生長,又自然地消滅。形容自然發展,無人過問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呂皓《上孝宗皇帝書》:“宜宥而不獲宥,宜誅而不及誅,是雖匹夫之幸不幸,猶螻蟻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間,固無損于造化之功也。”
-
19
滋蔓難圖
- 成語拼音:
- zī màn nán tú
- 成語解釋:
- 滋:滋長;蔓:繁生、蔓延。野草滋生,難以消除。比喻勢力擴大了再要消滅就很困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元年》:“無使滋蔓;蔓,難圖也。蔓草猶不可除,況君之寵弟乎。”
-
20
筆掃千軍
- 成語拼音:
- bǐ sǎo qiān jūn
- 成語解釋:
- 掃:清除,消滅。形容筆力雄健,雄奇奔放,無所匹敵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醉歌行》詩:“詞源倒流三峽水,筆陣獨掃千人軍。”
* 關于消滅的成語 形容消滅的成語 描述消滅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