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深藏的成語 (15個)
-
1
深藏若虛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cáng ruò xū
- 成語解釋:
- 把寶物藏起來,好象沒有一樣。比喻人有真才實學而不外露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》:“吾聞之,良賈深藏若虛,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。”
-
2
深藏遠遁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cáng yuǎn dùn
- 成語解釋:
- 遁:隱去。藏身于深密之處,遠遠地離開人群。指避世隱居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楊萬里《論相上》:“古之君子之相其君,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許,天下不許而君許之,君子有深藏遠遁,以自脫天下之譏而已。”
-
3
高舉深藏
- 成語拼音:
- gāo jǔ shēn cáng
- 成語解釋:
- 指避世隱居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拔宅飛升》第三折:“者莫他高舉深藏,你看我駕天風定然趕上,則好去深淵中躲避災殃。”
-
4
被褐藏輝
- 成語拼音:
- pī hè cáng huī
- 成語解釋:
- 被:通“披”,散開;褐: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。身穿粗布衣服,懷中藏著寶玉。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葉憲祖《易水寒》第一折:“且沉山虀影,被褐藏輝。”
-
5
綿裹秤錘
- 成語拼音:
- mián guǒ chèng chuí
- 成語解釋:
- 絲綿里裹著秤錘。比喻深藏不露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大溈果禪師法嗣》:“興化道:‘我逢人則不出,出則便為人,又作么生?’師曰:‘綿裹秤錘。’”
-
6
潛深伏隩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shēn fú yù
- 成語解釋:
- 潛:深藏;隩:河岸彎曲的地方。形容潛伏深藏,不出頭露面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答侯繼書》:“行自念方當遠去,潛深伏隩,與時世不相聞。”
-
7
深根寧極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gēn níng jí
- 成語解釋:
- ①謂深藏靜處。②根柢牢固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繕性》:“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,則深根寧極而待;此存身之道也。”
-
8
被褐懷寶
- 成語拼音:
- pī hè huái bǎo
- 成語解釋:
- 被:通“披”,散開;褐: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。身穿粗布衣服,懷中藏著寶玉。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郎顗傳》:“臣伏見光祿大夫江夏黃瓊,耽道樂術,清亮自然,被褐懷寶,含味經籍。”
-
9
潛身遠禍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shēn yuǎn huò
- 成語解釋:
- 潛:深藏。隱藏起來遠避禍害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6回:“再讓她就妙手空空兒一般報了仇,竟有那本領潛身遠禍,她又是女孩兒家,難道還披發入山不成?”
-
10
潛身遠跡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shēn yuǎn jì
- 成語解釋:
- 潛:深藏;跡:蹤跡。隱藏起來不露蹤跡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賈逵《上書請宥劉愷》:“素行孝友,謙讓潔清,讓封弟憲,潛身遠跡,有司不原樂善之心。”
-
11
隱跡潛蹤
- 成語拼音:
- yǐn jì qián zōng
- 成語解釋:
- 潛:深藏;蹤:蹤跡。隱藏自己的行蹤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22回:“見是行者落下云來,卻又收了寶杖,一頭淬下水,隱跡潛蹤,渺然不見。”
-
12
龍蟠鳳逸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pán fèng yì
- 成語解釋:
- 如龍盤曲,如鳳深藏。比喻有才能而沒有人賞識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白《與韓刑州書》:“一登龍門,即聲譽十倍,所以龍蟠鳳逸之士,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。”
-
13
密意幽悰
- 成語拼音:
- mì yì yōu cóng
- 成語解釋:
- 密:親密;幽:隱蔽;悰:歡樂。深藏內心的親密的情意和歡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賈仲名《金安壽》第一折:“助人笑口歡容,幾多密意幽悰。”
-
14
潛身縮首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shēn suō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潛:深藏;首:頭。隱居不出頭露面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2回:“汝既為諂諛之臣,只可潛身縮首,茍圖衣食。”
-
15
潛山隱市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shān yǐn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潛:深藏。在山林中潛跡,在市井中隱身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牧《送薛處士序》:“處士之名,何哉?潛山隱市,皆處士也。”
* 關于深藏的成語 形容深藏的成語 描述深藏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