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清正的成語 (6個)
-
1
清正廉潔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zhèng lián jié
- 成語解釋:
- 品行端正,為人正直廉潔
- 成語出處:
- 陸文夫《上山的和下山的》:“因為有很多人開始時都是想當一個清正廉潔的官,天長日久之后就忘記了初衷。”
-
2
水火無交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huǒ wú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財物牽涉。形容為官清正廉潔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 循吏傳 趙軌》:“別駕在官,水火不與百姓交,是以不敢以壺酒相送。”
-
3
高譚清論
- 成語拼音:
- gāo tán qīng lùn
- 成語解釋:
- 譚:同“談”。高妙清正而空泛不實的言談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觀漢記·趙勤傳》:“到葉見霸,不問縣事,但高譚清論,以激勵之。”
-
4
秋毫無犯
- 成語拼音:
- qiū háo wú fàn
- 成語解釋:
- 秋毫:動物秋后新換的絨毛。比喻十分纖細之物。形容軍紀嚴明;對百姓無絲毫侵犯;也形容為人清正廉潔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大王之入武關,秋毫無所害,除秦苛法,與秦民約法三章耳,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。”
-
5
屬托不行
- 成語拼音:
- zhǔ tuō bù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屬:通“囑”,托付。請托為其謀利,行不通。形容為官清正,大公無私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說苑·政理》:“晏子對曰:‘前臣之治東阿也,屬托不行,貨賂不至。’”
-
6
簠簋不飾
- 成語拼音:
- fǔ guǐ bù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簠簋:古代的食器、祭器;不飾:不整齊。指為官不清正廉潔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,不謂不廉,曰‘簠簋不飾’。”
* 關于清正的成語 形容清正的成語 描述清正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