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父母的成語 (148個)
-
21
椿庭萱堂
- 成語拼音:
- chūn tíng xuān táng
- 成語解釋:
- 椿庭:比喻父親;萱堂:比喻母親。指父母雙親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歲為春,八千歲為秋。”
-
22
父母官
- 成語拼音:
- fù mǔ guān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對州縣官的稱呼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且莫說我是父母官,即使平交,也不該如此!”
-
23
顧復之恩
- 成語拼音:
- gù fù zhī ēn
- 成語解釋:
- 顧:回頭看;復:反復。比喻父母養育的恩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蓼莪》: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……顧我復我,出入腹我。
-
24
免懷之歲
- 成語拼音:
- miǎn huái zhī suì
- 成語解釋:
- 謂三歲。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懷。”后因稱三歲為“免懷之歲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懷。”
-
25
劬勞之恩
- 成語拼音:
- qú láo zhī ēn
- 成語解釋:
- 謂父母辛勞養育子女之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19回:“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,光耀祖宗,報答父母劬勞之恩。”
-
26
全受全歸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shòu quán guī
- 成語解釋:
- 封建禮教認為人的身體來自父母,應當終身潔身自愛,以沒有受過污辱損害的身體回到父母生我時那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父母全而生之,于全而歸之,可謂孝矣。”
-
27
寢苫枕干
- 成語拼音:
- qǐn shān zhěn gàn
- 成語解釋:
- 謂古時父母被人所殺,子女臥草枕盾,表示時刻不忘報仇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子夏問于孔子曰:‘居父母之仇如之何?’孔子曰:‘寢苫枕干不仕,弗與共天下也。”
-
28
如喪考妣
- 成語拼音:
- rú sàng kǎo bǐ
- 成語解釋:
- 妣:音比;考妣:舊時對父母死后的稱呼;父親死后叫考;母親死后叫妣。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和著急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舜典》:“二十有八載,帝乃殂落,百姓如喪考妣。”
-
29
若喪考妣
- 成語拼音:
- ruò sàng kǎo bǐ
- 成語解釋:
- 喪:死去;考:父親;妣:母親。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揚雄《元后誄》:“享國六十,殂落而崩。四海傷懷,擗踴拊心,若喪考妣,遏密八音。”
-
30
生我劬勞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wǒ qú láo
- 成語解釋:
- 劬勞:勞苦。父母生養子女非常辛苦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”
-
31
黍油麥秀
- 成語拼音:
- shǔ yóu mài xiù
- 成語解釋:
- 《尚書大傳》卷二:“微子朝周,過殷故墟,見麥秀之蘄蘄兮……曰:此父母之國。乃為《麥秀之歌》,曰:‘麥秀漸漸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童兮,不我好仇!’”按,《史記 宋微子世家》亦載此事,“微子”作“箕子”。后因以“黍油麥秀”為亡國之痛的感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大傳》卷二:“微子朝周,過殷故墟,見麥秀之蘄蘄兮……曰:此父母之國。乃為《麥秀之歌》,曰:‘麥秀漸漸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童兮,不我好仇!’”按,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亦載此事,“微子”作“箕子”。
-
32
王祥臥冰
- 成語拼音:
- wáng xiáng wò bīng
- 成語解釋:
- 王祥臥冰求魚以奉母。比喻子女孝順父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王祥傳》:“父母有疾,衣不解帶……祥解衣將剖冰求之,冰忽自解,雙鯉躍出,持之而歸。”
-
33
顯親揚名
- 成語拼音:
- xiǎn qīn yáng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顯:使顯赫;揚:傳揚。使父母宗族顯耀;張揚自己的聲譽。指中舉、立功、做官的榮耀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孝經 開宗明義》:“立身行道,揚名于后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”
-
34
畜我不卒
- 成語拼音:
- xù wǒ bù zú
- 成語解釋:
- 畜:養育;卒:終。指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責沒有完成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邶風·日月》:“日居月諸,東方自出。父兮母兮,畜我不卒。”
-
35
先意承志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yì chéng zh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。后指揣摸人意,諂媚逢迎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君子之所為孝者,先意承志,諭父母于道。”
-
36
先意承旨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yì chéng zhǐ
- 成語解釋:
- 先意:超先想到;承旨:遵從意旨。原指不等父母開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。后指揣摸上級意圖,極力奉承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·八奸》:“此人主未命而唯唯,未使而諾諾,先意承旨,觀貌察色,以先主心者也。”《禮記·祭義》:“君子之所為孝者,先意承志,諭父母于道。”
-
37
孝子愛日
- 成語拼音:
- xiào zǐ ài rì
- 成語解釋:
- 謂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,能及時行孝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揚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事父母自知不足者,其舜乎?不可得而久者,事親之謂也。孝子愛日。”
-
38
揚名顯親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míng xiǎn qīn
- 成語解釋:
- 揚:傳揚;顯:顯赫;親:父母。指使雙親顯耀,名聲傳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孝經 開宗明義》:“立身行道,揚名于后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”
-
39
仰事俯畜
- 成語拼音:
- yǎng shì fǔ xù
- 成語解釋:
- 上要侍奉父母,下要養活妻兒。泛指維持一家生活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是故明君制民之產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。”
-
40
陟岵陟屺
- 成語拼音:
- zhì hù zhì qǐ
- 成語解釋:
- 陟:登、升;岵:有草木的山;屺:無草木的山。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魏風·陟岵》:“陟彼枯岵兮,瞻望父兮。……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
* 關于父母的成語 形容父母的成語 描述父母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