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特征的成語 (9個)
-
1
分門別類
- 成語拼音:
- fēn mén bié lèi
- 成語解釋:
- 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朱國禎《涌幢小品 志錄集》:“《夷堅卷》原四百二十卷,今行者五十一卷。益病其煩蕪芟之,分門別類,非全帙也。”
-
2
方圓殊趣
- 成語拼音:
- fāng yuán shū qù
- 成語解釋:
- 殊趣:不同的意趣。因方圓形狀各異,意趣大相徑庭。比喻人或事物各異,其意趣或特征也各不相同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禮志一》:“今者見生,或年在捍格,方圓殊趣,宜聽其去就,各從所安。”
-
3
方足圓顱
- 成語拼音:
- fāng zú yuán lú
- 成語解釋:
- 方形腳、圓形頭為人的特征,因以指人類。同“方趾圓顱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陳書 高祖紀上》:“茫茫宇宙,惵惵黎元,方足圓顱,萬不遺一。”
-
4
各種各樣
- 成語拼音:
- gè zhǒng gè yàng
- 成語解釋:
- 具有多種多樣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種類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萊茵河》:“坐在輪船上兩邊看,那些古色古香各種各樣的堡壘歷歷的從眼前過去。”
-
5
拖拖拉拉
- 成語拼音:
- tuō tuō lā lā
- 成語解釋:
- 寬松搖曳的樣子。借指以拖延為特征的行動、習慣或性格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9回:“此時初秋天氣,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長的淺藍竹布衫,拖拖拉拉,底下已遮過膝蓋。”
-
6
歪歪斜斜
- 成語拼音:
- wāi wāi xié xié
- 成語解釋:
- 由震顫的狀態所引起的不整齊,或屬于顫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狀態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面前攤一本青格子,歪歪斜斜寫著草體字的書,書旁邊供著一個已出櫝的木主。”
-
7
象形奪名
- 成語拼音:
- xiàng xíng duó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奪:決定。依照事物的形態特征來決定它的名稱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7回:“如今年深歲改,人不能識,故皆象形奪名,漸漸的喚差了,也是有的……”
-
8
源殊派異
- 成語拼音:
- yuán shū pài yì
- 成語解釋:
- 水的源頭與支流不相同。比喻各學派的來歷和特征互不相同,各有自己的一套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·浙江》:“源殊派異,無所適從,索隱探微,宜伸確論。”
-
9
知微知彰
- 成語拼音:
- zhī wēi zhī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微:細小。彰:明顯。既了解細小的萌芽狀態,又了解發展起來后的顯著特征。形容了解事物發展的始末。亦作“知微知章”、“知章知微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剛,萬夫之望。”
* 關于特征的成語 形容特征的成語 描述特征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