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理虧的成語 (6個)
-
1
理屈事窮
- 成語拼音:
- lǐ qū shì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理:理虧;窮:盡。道理上被壓服,事情已到了山窮水盡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奏劾博士顧雅等》:“既被摧攝,二三日甫輸帖,雖理屈事窮,猶聞義恥服。”
-
2
理虧心虛
- 成語拼音:
- lǐ kuī xīn xū
- 成語解釋:
- 因理由不充分而擔心
- 成語出處:
-
3
雞爛嘴巴硬
- 成語拼音:
- jī làn zuǐ bā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自知理虧,還要強辯。
- 成語出處:
-
4
閉口無言
- 成語拼音:
- bì kǒu wú yán
- 成語解釋:
- 閉住嘴巴不言語。形容對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覺得理虧而無話可講時的情態。參見“閉口不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六十四回:“關勝連忙答禮,閉口無言,手腳無措。”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百五回:“一席話說得朱博如閉口無言,只得別去。”
-
5
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í ruò qū,dà qiǎo ruò zhuō
- 成語解釋:
- 直:正直;屈:理虧;巧:靈巧;拙:笨拙。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,很靈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45章: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”
-
6
惡人先告狀
- 成語拼音:
-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壞人或理虧的人搶先訴說或歪曲事實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兩地書》:“經我強硬的答復,沒法對付,便用最終的毒計,就是以退為進,先發制人,亦即所謂‘惡人先告狀’也。”
* 關于理虧的成語 形容理虧的成語 描述理虧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