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理屈詞窮的成語 (9個)
-
1
理屈詞窮
- 成語拼音:
- lǐ qū cí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理:道理;理由;屈:短;盡;窮:窮盡。理由站不住腳;無話可說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先進》:“是故惡夫佞者”宋 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詞窮,而取辯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-
2
啞口無言
- 成語拼音:
- yǎ kǒu wú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像啞巴一樣;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一番言語,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。”
-
3
杜口絕舌
- 成語拼音:
- dù kǒu jué shé
- 成語解釋:
- 杜口:閉口不言;絕舌:不說話。閉著嘴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,無言以對或指十分害怕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焦贛《易林·否之簨》:“杜口絕舌,言為禍母。”
-
4
緘口結舌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kǒu jié shé
- 成語解釋:
- 閉口不說話。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。也指懾于淫威不敢講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張煌言《上延平王書》:“而所為若是,則其將何所依倚,故不敢緘口結舌,坐觀勝敗。”
-
5
結舌鉗口
- 成語拼音:
- jié shé qián kǒu
- 成語解釋:
- 結舌:不敢講話;鉗:夾。閉著嘴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,無言以對或指內心恐懼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李綱《答賓勞》:“今子奮身寒苦,遭世隆昌,歷金門,上玉堂,載筆螭坳,日侍清光,曾不能結舌鉗口,循默自守。”
-
6
啞口無聲
- 成語拼音:
- yǎ kǒu wú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。同“啞口無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再生緣》第三九回:“話說孟夫人聽了這些言語,只氣的啞口無聲。”
-
7
張口結舌
- 成語拼音:
- zhāng kǒu jié shé
- 成語解釋:
- 結舌:舌頭像打了結;不能說話。張著嘴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或由于緊張害怕而說不出話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,面紅過耳。”
-
8
張嘴結舌
- 成語拼音:
- zhāng zuǐ jié shé
- 成語解釋:
- 張著嘴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、害怕或驚愕
- 成語出處:
- 茹志鵑《里程》:“三娘這陣連珠炮,說得老劉張嘴結舌,不知怎么辯白是好……”
-
9
詞窮理屈
- 成語拼音:
- cí qióng lǐ qū
- 成語解釋:
- 指理由虧屈,無話可說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論河北京東盜賊狀》:“切詳按問,自言皆是;詞窮理屈,勢必不免。”
* 關于理屈詞窮的成語 形容理屈詞窮的成語 描述理屈詞窮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