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理睬的成語 (14個)
-
1
不偢不倸
- 成語拼音:
- bù chǒu bù cǎi
- 成語解釋:
- 偢:同“瞅”,看;倸:同“睬”,理睬。不看也不答理,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
- 成語出處:
- 明 蘇復之《金印記 周氏回家》:“婦婿功名不遂回來,一家不偢不倸。”
-
2
聽而無聞,視而無見
- 成語拼音:
- tīng ér wú wén,shì ér wú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視:看。指不注意,不重視,睜著眼卻沒看見。也指不理睬,看見了當作沒看見,聽到了當作沒聽見
- 成語出處:
- 《鹖冠子·度萬八》:“知無道,上亂天文,下滅地理,中絕人和,治漸終始,故聽而無聞,視而無見,白晝而暗,有義而失謚。”
-
3
不屑毀譽
- 成語拼音:
- bù xiè huǐ yù
- 成語解釋:
- 不屑:不值得,表示輕視態度;毀譽:毀謗和贊譽。指不值得理睬別人的毀謗或贊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 馬廖傳》:“盡心納忠,不屑毀譽。
-
4
敬鬼神而遠之
- 成語拼音:
-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敬之而不親近之意。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態度,即不愿理睬他,又怕得罪他,對他客客氣氣,絕不接近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務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知矣。”
-
5
面北眉南
- 成語拼音:
- miàn běi méi nán
- 成語解釋:
- 謂臉面相背,互不理睬。形容相處不合,各不照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馬陵道》第三折:“既然是你為我來,須回避,且做個面北眉南,你東咱西。”
-
6
視而不見
- 成語拼音:
- shì ér bù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注意;不重視;睜著眼卻沒看見。也指不理睬;看見了當沒看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知北游》:“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-
7
視而弗見,聽而弗聞
- 成語拼音:
- shì ér fú jiàn,tīng ér fú wén
- 成語解釋:
- 視:看。指不注意,不重視,睜著眼卻沒看見。也指不理睬,看見了當作沒看見,聽到了當作沒聽見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中庸》:“鬼神之為德其咸乎,視之而弗見,聽之而弗聞。”
-
8
推聾做啞
- 成語拼音:
- tuī lóng zuò yǎ
- 成語解釋:
- 假裝聾啞。指故意不理睬,假做不知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鬧銅臺》第二折:“我如今裝醉如癡,推聾做啞,待時守分。”
-
9
向隅而泣
- 成語拼音:
- xiàng yú ér qì
- 成語解釋:
- 隅:墻角;泣:哭。一個人面對墻角哭泣。形容沒有人理睬;非常孤立;只能絕望地哭泣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劉向《說苑 貴德》:“今有滿堂飲酒者,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,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。”
-
10
裝聾作癡
- 成語拼音:
- zhuāng lóng zuò chī
- 成語解釋:
- 假裝聾啞癡呆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當不知道
- 成語出處:
-
11
裝聾作啞
- 成語拼音:
- zhuāng lóng zuò yǎ
- 成語解釋:
- 假裝耳聾口啞。形容故意不理睬;裝做不知或不懂;或故意置身事外。也作“裝聾做啞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裝聾作啞?”
-
12
裝聾裝啞
- 成語拼音:
- zhuāng lóng zhuāng yǎ
- 成語解釋:
- 假裝聾啞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當不知道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小巫》:“蔓姐幾次三番乘機會說起娘在上海不知道是怎樣過日子,老爺只是裝聾裝啞。”
-
13
裝聾做啞
- 成語拼音:
- zhuāng lóng zuò yǎ
- 成語解釋:
- 假裝聾啞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當不知道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十卷:“方氏已許出了口,不好悔得,只得裝聾做啞,聽他娶了一個妾。”
-
14
妝聾做啞
- 成語拼音:
- zhuāng lóng zuò yǎ
- 成語解釋:
- 假裝耳聾口啞,故意不理睬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三折:“一個悄悄冥冥,一個絮絮答答。卻早禁住隋何,迸住陸賈,叉手躬身,妝聾做啞。”
* 關于理睬的成語 形容理睬的成語 描述理睬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