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真理的成語 (9個)
-
1
棄偽從真
- 成語拼音:
- qì wěi cóng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丟棄虛偽而追從真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太平天國·洪仁玕《軍次實錄》:“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勞,誠恐其誘惑人心,紊亂真道,故不得不亟于棄偽從真,去浮存實,使人人共知虛文之不足尚,而真理自在人心也。”
-
2
真金不怕火來燒
- 成語拼音:
-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ái shā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真理或立身、行事正直的人經得起實踐檢驗,不怕任何非議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相見以誠》:“有誠便能有勇,所謂‘真金不怕火來燒’。”
-
3
放之四海而皆準
- 成語拼音:
-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- 成語解釋:
- 放:放置;之:代詞;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準:準確。原指孝道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人們奉行的準則。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適用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推而放諸東海而準,推而放諸西海而準,推而放諸南海而準,推而放諸北海而準。”
-
4
放諸四海而皆準
- 成語拼音:
-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。同“放之四海而皆準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 祭義》:“推而放諸東海而準,推而放諸西海而準,推而放諸南海而準,推而放諸北海而準。”
-
5
舍身求法
- 成語拼音:
- shě shēn qiú fǎ
- 成語解釋:
- 舍身:舍棄身體;求法:尋求佛法。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,遠道求經。后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》:“我們從古以來,就有埋頭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為民請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。”
-
6
推之四海而皆準
- 成語拼音:
-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- 成語解釋:
- 之:代詞,指普遍性的真理;四海:指任何地方;皆:都是;準:準確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祭義》:“推而放諸東海而準,推而放諸西海而準,推而放諸南海而準,推而放諸北海而準。”
-
7
朝聞道,夕死可矣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wén dào,xī sǐ kě yǐ
- 成語解釋:
- 早晨聞道,晚上死去。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 里仁》:“子曰:‘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’”
-
8
朝聞夕沒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wén xī mò
- 成語解釋:
- 早晨聞道,晚上可死去。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曹植《王仲宣誄并序》:“朝聞夕沒,先民所思,何用誄德?”
-
9
朝聞夕死
- 成語拼音:
- zhāo wén xī sǐ
- 成語解釋:
- 早晨聞道,晚上死去。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”
* 關于真理的成語 形容真理的成語 描述真理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