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知道的成語 (258個)
-
1
天知地知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hī dì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天知道,地知道。指人人都知道。亦指只有天知道,地知道,沒有別人知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楊梓《敬德不服老》第三折:“你須知咱名諱,盡忠心天知地知。”
-
2
道遠知驥
- 成語拼音:
- dào yuǎn zhī jì
- 成語解釋:
- 路遠才知道馬的好壞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曹操《矯志》:“道遠知驥,世偽知賢。”
-
3
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
- 成語拼音:
-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
- 成語解釋:
- 然:這樣,如此。知道是這樣,但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。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,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》:“無論為哀為樂,為怨為怒,為戀為駭,為憂為慚,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”
-
4
知其一,不知其二
- 成語拼音:
- zhī qí yī,bù zhī qí èr
- 成語解釋:
-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,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。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馮河,人知其一,莫知其它。”
-
5
不知者不罪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ī zhě bù zuì
- 成語解釋:
- 罪:責備,怪罪。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,就不加怪罪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六十三回:“起鳳道:‘牛兄何不早通姓名,使小弟多多得罪。勿怪,勿怪。’牛通道:‘不知者不罪。’”
-
6
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
- 成語拼音:
- rú rén yǐn shuǐ,lěng nuǎn zì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自己經歷的事,自己知道甘苦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》:“某甲雖在黃梅隨眾,實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處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今行者,即是某甲師也。”
-
7
燕雀不知鴻鵠志
- 成語拼音:
- yàn què bù zhī hóng hú zhì
- 成語解釋:
- 鴻鵠:天鵝。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1回:“乃向其鄉人說道:‘我今將為狀元,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!何以賀我?’鄉人益非之。劉贊臣嘆道:‘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鵠志也。’”
-
8
知二五而不知十
- 成語拼音:
-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晉、楚也;晉、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
-
9
知二五而未識于十
- 成語拼音:
-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劉峻《辯命論》:“同知三者,定乎造化,榮辱之境,獨曰由人。是知二五而未識于十。”
-
10
道頭知尾
- 成語拼音:
- dào tóu zhī wěi
- 成語解釋:
- 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。形容思維敏捷、悟性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朱子語類》卷四九:“惟圣人道頭知尾,下學便上達,若教學者,則須循其序也。”
-
11
生知安行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zhī ān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中庸》:“或生而知之,或學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,及其知之一也。或安而行之,或利而行之,或勉強而行之:及其成功一也。”
-
12
知足不殆
- 成語拼音:
- zhī zú bù dài
- 成語解釋:
- 殆:危險。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危險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荀悅《漢紀·宣帝紀》:“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:‘吾聞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,功成名遂而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
-
13
知止不辱
- 成語拼音:
- zhī zhǐ bù rǔ
- 成語解釋:
-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荀悅《漢紀·宣帝紀》:“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:‘吾聞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,功成名遂而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
-
14
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
- 成語拼音:
- zhǐ zhī qí shān,bù zhī qí èr
- 成語解釋:
-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識其一,不知其二,治其內,而不治其外。”
-
15
婦孺皆知
- 成語拼音:
- fù rú jiē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孺:小孩子。婦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。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簡單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93回:“果如張仙所言,形于詩歌,扮為雜劇,弄得婦孺皆知。”
-
16
罔知所措
- 成語拼音:
- wǎng zhī suǒ cuò
- 成語解釋:
- 罔:不。知:知道。措:安置、處置。不知道怎幺處理好。多指對突然發生的情況無法應付。亦作“罔知所厝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“生惶惑發狂,罔知所措。”
-
17
不知大體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ī dà tǐ
- 成語解釋:
- 知:知道;大體:重要的道理。不懂得大道理或從全局出發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田弘正傳》:“時度支使崔倰不知大體,固阻其情,凡四上表不報。”
-
18
若要不知,除非莫為
- 成語拼音:
- ruò yào bù zhī,chú fēi mò wéi
- 成語解釋:
- 要想人家不知道,除非自己不去做。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自古道:‘若要不知,除非莫為。’”
-
19
知而不言
- 成語拼音:
- zhī ér bù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明明知道而不說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列御寇》:“知道易,勿言難。知而不言,所以之天也。”
-
20
知高識低
- 成語拼音:
- zhī gāo shí dī
- 成語解釋:
- 知道高低大小。指懂道理,識大體,說話、做事有分寸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六卷:“金生是個聰明的人,在他門下,知高識低,溫和待人。”
* 關于知道的成語 形容知道的成語 描述知道的成語。